公告:
精彩视频
fogsnow 元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05-12-20 10:08: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以下是引用jimmyqian在2005-12-19 23:54:15的发言:
都说了是单向了,是往前可以自由转,往后是不行的,只要车子在前进,前轮就是有动力的。这个和2WD的有本质区别,你自己试一下就知道了。把前差速拆掉才是后驱车。



只要车子在前进,前轮就是有动力的?????

大哥,无动力,轮胎受地面向后的摩擦,此摩擦力是阻力
         有动力,轮胎受地面向前的摩擦,此摩擦力乃牵引力!!

…………
爱小车 超级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05-12-20 17:34: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fogsnow同志,你的问题就在于没有实践啊。
不要急,这是讨论,是好事。
我是从我操控房车的经验中概括一下自己的感觉,当然也不一定全对。另外,我并没有否定中差速这一概念在房车中的运用,只是从自己的认识角度出发发表一些看法。

而你所重视的是理论上的理想状态,因此可能会和实际有一些出入。要想达到4轮绝对的无滑动行驶,从稳定性上可能是很理想的,但是在竞赛中稳和快的概念绝对是有区别的。
在跑用海绵胎的油房时,前后轮的直径往往是不同的,这对于车子的弯道性能有非常大的影响,而且是可以直接用来调整车子过弯性能的一个手段。

“您所说的这个调节前后刹车比例,应该主要是为了调整刹车效果,与过弯的关系不大”

你有机会可以试一下,关系到底大不大。
fogsnow 元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05-12-20 09:54: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以下是引用爱小车在2005-12-20 0:02:12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fogsnow在2005-12-18 19:45:00的发言:
  在低抓场地,不得不用前差时,那中差就非常需要了(以下分析前后差速配置)

 至于调整转弯性能,不知是因为摩擦有利于降低车速呀,还是别的

 加速时因为前轮转速较快,所以容易打滑,因摩擦失去抓地力而导致推头
 减速时因为后轮转速较慢,所以容易打滑,因摩擦失去抓地力而导致oversteer,对转向有点帮助
 瞎猜的:)没有定量的分析
 这样似乎倒可以解释的通呀

 问题是,现在没有中差的车子,所以无法根据经验来比较有无中差的优劣


在1:8越野车中,前后刹车比例的调整就可以说明这个前后动力不同对转弯性能的影响。
后轮多刹车量,可以有更多的转向。
你所说的只考虑了转速,事实上我已经说了前后轮在电房车弯道行进中速度差是非常小的,我认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车架的重量转移才是影响弯道性能很重要的一点。你所说的加速和减速起主要作用的就是重量转移。而不是转速差。

[/quote]

事实上我已经说了前后轮在电房车弯道行进中速度差是非常小的,我认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给出你的理由吧!

重心转移很明显,我不想再讨论,这里只强调转速差
非常小?就不计了??正式由于差速差,造成打滑!!
一会说没有必要,一会又说竞速级别的车子!!
怎么墙头草,两头倒呢
竞速意味追求完美
再说了,讨论一下总归可以吧
fogsnow 元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05-12-21 14:38: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以下是引用jimmyqian在2005-12-21 1:25:21的发言:
且不说别的,单说几个不好就足够让他淘汰了。
调教难,很难做到理论上的完美的分配前后轮的动力
过紧...........过紧了不就是直轴了么,要中差干吗
过松,的确是可以做到分配动力,但是调教麻烦,维护复杂,还会有一定的动力损失,而且很大程度上玩过珠差的人都知道要做到又无动力损失,又保持极高的顺畅度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是牙差的话,体积又大,现在定级房车上是装不上的。为了一点点的前后驱动差异而装一个差速显然是不明智的,现代房车上不用中差的道理就在这里吧,

现在的顶级房车追求的就是快,直接,还有一点现在顶级房车还大有取消头差速的趋势,用头单和直轴代替了前差速。就是为了更直接和更快的油门响应的。靠控制油门去控制车的弯道特性。这才是真正的王道。我想广板的左手大拇指肯定比他的右手大拇指动的快(呵呵,这个纯属猜测:P)


调教,才是说明水平!
傻瓜型的东西不适合您这样的高手吧[em25]
btw
其实模型车这玩意玩的人少,发展真的很受限制,车架发展也很慢,都啥时代了,还这么简陋
Victory 终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05-12-20 19:43: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建议。。边讨论边发点图上来。。解释一下。。也能提高新人的知识。。也能让大家都发表发表自己的见解。。
RCF 论坛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05-12-20 00:09: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以下是引用菜刀在2005-12-18 23:44:13的发言:
不错~我喜欢这种转向系统。

提个意见
底盘剪裁不够精简,特别是悬挂下方没必要留那么大的边缘,干涉ARM运作又容易和地面发生摩擦。

谢谢你提意见.
悬挂下方的边缘是比较大,我反而认为这样也算是一种精简.本身所有车的悬臂下都要多凸出一块来挡悬臂的顶丝,那样底盘的轮廓线条看着就更多曲折.
不过现在这样直接加宽边缘可能会让实物看上去"臃肿"吧.
干涉ARM的情况应该不存在,在画图时用运动仿真可以检测到所有影响设定的干涉.本身这样的电房不会把底盘设定的太高的.
和地面摩擦一般会最先发生在车身中段最宽处的,除非是大力加速转弯时可能会摩擦后面吧.
fogsnow 元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05-12-20 18:21: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以下是引用爱小车在2005-12-20 17:34:29的发言:
在跑用海绵胎的油房时,前后轮的直径往往是不同的,这对于车子的弯道性能有非常大的影响,而且是可以直接用来调整车子过弯性能的一个手段。


前轮直径小一些,会增加车子控制的灵活性。这个问题以后有时间我再详细讨论。
但这样的使用方法,利弊关系很值得仔细研究。
jovi 论坛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05-12-20 23:01: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个人观点,跑得快才是硬道理。 如果中差速装了跑的快,早有人装了。呵呵
fogsnow 元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05-12-20 18:44: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以下是引用爱小车在2005-12-20 17:34:29的发言:
而你所重视的是理论上的理想状态,因此可能会和实际有一些出入。




我是想尽量的研究清楚,
复杂体系的研究,总是由个体到整体,逐渐系统化的
分析其中某个因素的影响时,我们需要,并且只能把他单独拿出来,暂时忽略掉其它因素的影响(即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我们要考虑的因素,看他的改变对整体有什么影响)。这是分析问题的一般步骤。

你所指的理想状态,只不过是我所考察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了,我当然要把它取定了。
RCF 论坛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05-12-21 16:10: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以下是引用jimmyqian在2005-12-21 1:25:21的发言:
且不说别的,单说几个不好就足够让他淘汰了。
调教难,很难做到理论上的完美的分配前后轮的动力
过紧...........过紧了不就是直轴了么,要中差干吗
过松,的确是可以做到分配动力,但是调教麻烦,维护复杂,还会有一定的动力损失,而且很大程度上玩过珠差的人都知道要做到又无动力损失,又保持极高的顺畅度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是牙差的话,体积又大,现在定级房车上是装不上的。为了一点点的前后驱动差异而装一个差速显然是不明智的,现代房车上不用中差的道理就在这里吧,

现在的顶级房车追求的就是快,直接,还有一点现在顶级房车还大有取消头差速的趋势,用头单和直轴代替了前差速。就是为了更直接和更快的油门响应的。靠控制油门去控制车的弯道特性。这才是真正的王道。我想广板的左手大拇指肯定比他的右手大拇指动的快(呵呵,这个纯属猜测:P)


你这样就有结论了吗

你说“调教难,很难做到理论上的完美的分配前后轮的动力
过紧...........”
我想中差难调也不会比后差速难调到哪里。不明白你为什么一定举例说过紧和过松的情况,我不信你平时后差速不是调的过紧,就是过松。
中差和后差所承受的扭力应该是基本相同的,根据齿轮比,中差转速应该大约是后差的2倍,所以传递的扭力就约为后差的1/2,加上中差还要承受前差的扭力后,那3个差速不就是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工作吗?
既然可以调到后差起作用,那中差也一样能调出作用的。

你说“为了一点点的前后驱动差异而装一个差速显然是不明智的,现代房车上不用中差的道理就在这里吧”
这句话你又错了。难道你还真的认为弯道上前后轮的转速差只有一点点吗?那全时四驱的车比起加前单的车,为什么弯道会表现的那么不灵活?所谓的一点点会转速差有那么大作用吗?或者说是单向轴承能有驱动力使车灵活吗?
我们现在之所以不能肯定中差的作用,是因为我们还不能完全分析出中差会令赛车做出怎么样的弯道表现。

还有朋友说现在房车发展方向是减低传动重量。这个重量到底增加了多少,有人详细算过吗?
按照我的设计,因为手上有大部分现成零件,我大概测量和计算了一下,扣除原先用的4mm中轴,齿轮连接器和螺丝,重量只增加了不到6~8克。但是不要忘记我们可以用赛钢珠差换掉前单了,那重量可不止减少10克吧。

所以说在没有做没有想之前,就不要那么早的下结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1 16:13:22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广告投放|联系我们|手机|投稿|Archiver|About us|Advertise|遥控迷模型网|RCFans ( 粤ICP备10210518号-1 )

版权所有 RCFans.com © 2003-20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