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nankey 于 11-5-27 11:54 编辑 或者可以尝试这样理解,在同一个弯道(弯心半径 r 守恒),v2是翻车的临界车速,受3)重心高度及4)车宽所约制,v1是能够实现的最高临界车速,受轮胎能承受的G Force(抓地能力)所约制,若v1>v2,车子在未达到这个弯可以达到的“极速”(v1)前便已经翻车了(v1>实际车速>v2),若车手误以为是轮胎“太抓”而千方百计减低抓地能力(减低轮胎能承受的G Force),后果只是把实际车速降低于v2而避免翻车(同时亦把v1下调),离这个弯的真正“极速”会愈来愈远。正确的解决方案是透过调较3)重心高度及4)车宽来提升v2,令v2>v1,在这个情况下,车子在到达这个弯的“极速”前都不会翻车了(v2>v1>实际车速),希望能把问题说明。 6 j$ w3 f2 {7 _! H/ B 你已经自己给自己证伪了,v1和v2的关系一眼都能看出来,在抓地力有限这个条件下,永远不能达到翻车的状态,有这么明显的限定条件,却还要在自己结论里写到弯中翻车和抓地力无任何关系,成何体统! 而且之前的连接里,拼命给极速和过弯半径找了一个带常量(轮胎抓地力以及质量)的换算关系,紧接着这个帖子有拼命撇清过弯半径和抓地力之间的关系。 还有,在一个非固定前进轨道的真实物理模型里,你到底拿什么把弯心半径r给写成守恒?弯心半径r为什么不能在此公式里代入极速-质量-轮胎抓地力的函数? 为什么要容忍自己的公式里有未曾化简的物理量存在?你的数学老师和物理老师当年就是这样教导你的吗? OK,到此为止,我终于发现,最愿意研究理论的lz,原来是最缺乏基本科学素养的半吊子,这个帖子我不会在回了,耻于继续讨论。 |
本帖最后由 anordinaryman 于 11-5-27 12:06 编辑 回复 nankey 的帖子 讨论问题无须劳气,更不用人身攻击,把问题弄清楚才想(或不去想)谁可耻的问题不迟。 澄清两点: 1)“你到底怎么才能把弯心半径r给改成守恒的?”,在21楼我的原文是说“在同一个弯道(弯心半径 r 守恒)”,是以一个固定的弯来进行比较,在比较试验中将某些变数守恒(hold constant)来测试其他变数的作用是很正常的做法,并不是说在原公式里 r 是个常数(constant)。 2)“却还要在自己结论里写到弯中翻车和抓地力无任何关系”,我的原文是“不是决定因素”,两者的分别应该不难理解。 |
本帖最后由 nankey 于 11-5-27 12:48 编辑 犯贱了我, ls的,同一个弯道过弯半径就是守恒的么?你要分析的是赛道还是车辆,主体是谁?物理老师有没有教给你分清主体?弯道内轨迹守恒的只有轨道模型,你说的不是四驱车吧。 2,到底有无关系?如果有关系,为何你的公式里完全没有体现出来?一个有关系的参数,为何在体现结果的公式里没有得到任何体现,公式里没有体现的,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认为根本无关紧要完全没有关系? 最后,请你正视一下我从开始贯彻到现在的质疑:为何不把过弯半径分解为更基本的参数?仅仅因为你认为电房or其他非轨道车辆在一个固定弯道内的过弯半径是守恒的? so是否可以推论成,你认为只要有弯道路线的物理限制,车辆推头和甩尾神马的,都是不可能的?可否问你,是不是你真的把受力分析的主体搞错了(跑道和车辆)? 再根据你的理论,我是否又可以推论出:在空白场地,无弯道限制,我怎么拧方向,都不会翻车? |
广告投放|联系我们|手机|投稿|Archiver|About us|Advertise|遥控迷模型网|RCFans ( 粤ICP备10210518号-1 )
版权所有 RCFans.com © 2003-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