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nordinaryman 于 11-6-8 09:48 编辑 想真正认识抓翻,先看看这里: http://www.rcfans.com/bbs/home.php?mod=space&uid=29536&do=blog&quickforward=1&id=4992 有问题欢迎跟帖讨论。 将内容编辑出来,方便大家讨论如有冒犯请PM 要认识抓翻,先要排除对抓翻的误解,最常见的像: 1)抓翻是轮胎太抓地的后果 2)抓翻跟车身重量有关 3)抓翻是因为滚动中心太低令车身太多滚动所做成 这些都是想当然的说法,经不起物理学的考验。首先,要明白车子之所以抓翻,是由于过弯时车子的向量(vector)发生变化,向心力(centripetal force)加诸车子的滚动轴上令车子产生滚动,而当这一向量高于车子重量(正确点应说质量mass)时,车子便离地翻侧。 再来看组成这个向量的各个元素,公式是向心力*车子重心高度与轮胎触地处的正切角(tangent): (m * v^2 / r) * tan(θ) m=车身质量 v=车速 r=弯心半径 tan(θ)=车子重心高度/(车宽/ 2) 把车身质量换算成重量W(W=mg),当这公式算出来的值高于车子重量(W * v^2 /(g* r) * tan(θ) > W)的话,车子在弯中便会离地翻侧,而由于公式内W(车身重量)的值是相同的,故此公式可以约简成为v^2 /(g* r) * tan(θ) > 1的话,车子便会离地翻侧。由此可见车子重量跟翻车无关(更大的车身重量会被所产生更大的向心力所抵消),轮胎的抓地能力也不是决定因素,为什么?请看下去。 换言之,要令车子在弯中不翻侧,只要控制上述公式内的各个变数在额定范围就可以了,现在就看这四个变数(g是地心吸力常数)可以怎样控制: 1)车速(v) 最简单是减低这个数值,而由于它是以几何(平方)级数增减,对总体值有决定性影响,但在竞速中我们的目的是要达到可能下的最高车速,所以减速几乎是没有办法下之最后选择(当然绝对有效)。 2)弯心半径(r) 由于弯心半径(r)是作为分母,所以要减细总值就要增大这个变数的值,外、内、外(用尽赛道)的过弯路线目的就是要把这个值推到最高,而事实上,很多时翻车的原因就是线位错误所做成。过度的打方向(减少弯心半径)也是另一个元凶。 3)重心高度 重心高度作为公式内的分子自然就是要减少这个数值,有说竞赛车架的重心已经低无可低,看似这方面已经没有什么可调的空间,但其实在设定上还是要补上一笔才能够令这个低重心的神话成真的。 首先,重心高度所计算的是车子在过弯时的实际高度,于是弯中悬挂几何的变化就成了很关键的部分,在外侧避震机压缩的同时,内侧避震机会伸展,将车身推高(增加重心高度),很明显这样对减少重心高度很不利,办法自然就是增加下止点(downstop),限制内侧避震机伸展行程,来达到控制弯中重心高度的后果。当然,用防倾杆的目的也是一样,利用外侧避震机压缩行程的扭矩来限制内侧避震机伸展,但缺点是外侧避震机压缩行程同时受阻,令重心高度在弯中不能达到最低。 要减少重心高度在弯中的数值除了调教下止点及防倾杆外,还可以用上较软的弹簧,让车子在弯中更压向地面,同样能达到降低重心高度的效果。直接把车高降低当然也是一个方法,但效果是否能立竿见影还得取决于悬挂系统的设定。此外,要达到最低重心高度,车壳也须要选最低的,也就解释了何以比赛都是以马6为主了。 4)车宽 在190mm的比赛车宽限制下,这个就是极限,但自娱的话,又懒得搞其它,就搞这个吧。但由于本身车宽的基数已经比较大(190mm),增减1-2mm的影响远不及在10来mm的重心高度增减0.5mm有效,但也不失为一个节冲办法。 注意在这四个变数中,完全没有轮胎的摩擦系数(coefficient of fiction)在内,也就是说轮胎抓地能力大小并不是决定翻车与否的因素。但何以翻车往往被说成‘抓’翻,仿佛是由抓地做成?这个情况就如物理学只有向心力(centripetal force),但在每个人口中都在说离心力(centrifugal force)一样,是以观察者作主体(reference frame)所产生的误会。 当然,要翻车,外侧轮胎必须有足够抓地能力,不然车子就会滑出赛道而代替翻车(一台车在雪地上行走是很难翻车的),但并不是说翻车是随着抓地力增加所做成。因为只要轮胎有足够抓地能力达到临界车速(v),车子已经有“能力”翻出去,而这个临界车速绝对不是车子的极速(因为直路车速可以更高),那就是说抓地力只需要有一定的程度便“足够”翻车,再增加抓地力也不会“增加”翻车的可能(翻不翻车完全由以上四个因素决定)。于是问题来了:何以同一台车子在高抓的场地会翻车,在低抓的就不会? 答案其实很简单,翻车就是上述公式算出来的值是大于1,同一台车子,元素3)及4)基本上一样,而元素2)亦假设一样吧,那么在低抓场地(不失控)情况下不翻车(公式值小于1),而在高抓场地来翻车(公式值大于1),原因就只有是元素1)车速(v)有了变化(增加了)!这个当然不难了解,在低抓场地,处处小心翼翼,车子加速/制动的能力都较差,自然不容易在弯中达到临界车速(v),但在高抓场地车子较受控,自然较易提速,而一旦车速超过临界速度,翻车便出现了,并不是因为太‘抓’,而是车子的设定没有到位而已。 |
本帖最后由 爱小车 于 11-5-26 15:35 编辑 另外,你这里引用的公式给我的感觉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重心集中于1点,车子滚动中心为地面的高度),将实际车子滚动中心忽略了。 还有就是这个公式的确说明了造成翻车趋势的一些因素,也可以让大家能从这几个因素去控制翻车的趋势。但是我认为在翻车的过程中,抓地力大了,并不能简单的认为只是因为过弯速度变高了所以会翻,而要考虑到轮胎的侧滑减少了。所以我们在实际经验中,就有将轮胎外侧沿抹一层502胶水来增加一些侧滑,化解掉一部分造成翻车的力。 |
广告投放|联系我们|手机|投稿|Archiver|About us|Advertise|遥控迷模型网|RCFans ( 粤ICP备10210518号-1 )
版权所有 RCFans.com © 2003-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