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fogsnow 元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05-12-28 11:04: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前轮打滑重要的原因不是来自于重心转移

      再提醒一下上帝,前轮打滑重要的原因不是来自于重心转移

前轮容易打滑的重要原因:牛三定律:)

知道大脚怎么抬头的?靠重心转移,那得多高的重心呀??
发动机给轮胎一个扭距,让他逆时针旋转(看左侧轮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后轮也会给车身一个顺时针的扭距,由于是顺时针,所以这个力矩足够大时,轮胎不打滑时,前轮将会腾空,绕后轮顺时针旋转(抬头)。
为什么平跑车不容易抬头,1 马力不如大脚2 轮胎如大脚抓地。

这个跟直升机为啥加个尾浆来平衡主旋翼给机身的反力矩一个道理。

车架设计好,重心前后转移很小的,前轮下压力减少,考的就是这个轮胎的反力矩
不论你是否使用中差,这个现象总会发生,减少了两个轮子动力,不就是损失了很大一部分动力吗?
所以前鼻翼很有必要,单靠一般房车的车壳,很难给前轮足够的下压力
fogsnow 元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05-12-28 11:09: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以下是引用爱小车在2005-12-27 22:08:38的发言:
既然重心转移不可避免,你这些东西还有什么必要呢?
先不说你加强后悬挂本身并不能解决后轮负载重的根本;增加空气动力学套间,增强前轮下压力更是有点“拆东墙补西墙”的感觉;而为的仅仅是装上一个中差速?呵呵。


大哥,谁说重心转移不可避免,好的车架,都可以忽略不计的

“先不说你加强后悬挂本身并不能解决后轮负载重的根本”
哈哈,根本问题在于底盘重心高度,并不是所有车都如此严谨,所以加强后悬挂实乃下下策

“增加空气动力学套间,增强前轮下压力更是有点“拆东墙补西墙”的感觉;而为的仅仅是装上一个中差速?呵呵。”
这个更不对了,有没有中差,有没有重心前后移动,都要增加下压力!来源于轮胎给车身的反力矩!
fogsnow 元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05-12-28 11:11: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以下是引用爱小车在2005-12-27 22:23:13的发言:
首先你已经承认了差速是会泄露动力的,而中差的本来意图就是想减少动力流失。
第二、电车的动力也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弱,电动车的发展方向也肯定是更快更强,因此对于动力的损失一定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传动负担尽量减少,不能提高单圈LAP的性能调整装置尽量减少!


差速泄漏动力难道时时都在发生吗? 高抓厂,你不走路肩,少碰撞,能损失多大?
fogsnow 元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05-12-28 11:13: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以下是引用爱小车在2005-12-27 22:35:43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rcf在2005-12-27 22:24:18的发言:
      
 既然你认为他那也算是验证了.那我也无话可说.


并不是每个人说自己验证了我就会相信。之前,上帝的第一篇发言我也有点疑惑,并没有理解透彻,但之后他的补充说明和分析,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他自己总结出的实际结果都比较令人信服,因此我对这位‘上帝”又崇拜了几分。[em38][em38]
相反,你和F同志虽然有一定的理论论据,但是从总体上和宏观上的分析很少,只是针对了局部(但是RC赛车的最终是看一部整车的性能和成绩),并且明显缺乏实战的经验,因此在讨论中就显得比较少人支持。

至于你画的图,我还是很欣赏的,很漂亮。另外,你和“上帝”离得应该不远,都在东莞附近吧,有空不妨接触一下呀,或者叫上帝帮你在XX厂里加工一个中差速,你自己去验证一下也是件好事啊。  上帝。。。。别骂我啊。。。。。。逃。。。。
[/quote]

哈哈,如果你能完全看懂我的分析
信服的人不只上帝一个吧:)
fogsnow 元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05-12-28 11:22: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以下是引用rcf在2005-12-28 9:54:02的发言:
      

呵呵!看来你所欣赏的只有这些了
但我认为我画这样的图算不上能被欣赏。在南方能用PROE画这样图的人可以说有千千万万,比我画的好的人也是不计其数,到南方的人才市场看一下就知道。
在南方有自己开发产品的工厂里,老板都愿意用高薪聘请港台或国外的工程师来主导产品设计,这些高级工程师都不用画图的,并且也大都不会用画图软件,而工资却是大陆的画图工程师的几倍至几十倍。并不是说老板对大陆人苛刻,因为这些大陆会画图工程师不需要太多动脑思考的,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别人让你怎么画,照做就行了,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做不好再换个厂做就行了,工资一样拿。所以说他们只会画图,虽然看似很专业。
有人说这种情况会随着那些国内人技术的提高而改变的,但我却处处都看到周围很多人都已经是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了,不愿自己动脑,更不愿自己实践,而都是或者直接拿来或者是凭借以往的经验去做事,在有想法的时候先用一万个理由来否定自己,甚至不敢表达出来,怕失败,怕承担责任。相比国外人,人家就敢想,敢做,明知要失败,也要自己来验证一下。就好象学生的化学试验课,已经做过千白次的试验,也要亲手去验证结果,这样才能有最真实的体验。

原本我已经开始制作这个设计的手板了,塑胶件都大部分已经完成。但我现在决定取消计划。论坛的讨论到这种状况,大家已经都下结论,而不是想共同去实践结果。所以就算有了结果,无非是让我没面子,或者是让别人没面子,这两种结果都不是我想要的。[upload=jpg]uploadImages4/200512289463830549.jpg[/upload]


rfc兄,说的很有道理,
中国人的拿来主义有些过渡泛滥!
有些东西,要想持续强劲发展,不得不自己从头开始做的,抄人家的,不可能有创新的!

看到这张照片,很崇拜,很羡慕!
为兴趣而工作,能够亲手实现自己的想法!

设计车子不是为了别的,验证检验发展自己的想法,我真的很希望你能继续做下去
论坛讨论吗,大家谁都不认是谁,怕啥:)再说,讨论这东西,越激烈,越能刺激你思考。不打不成交吗,以后熟了,更不怕这个了:P
fogsnow 元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05-12-28 11:39: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以下是引用aauuttoo在2005-12-28 3:38:20的发言:
樓上的大大終於說出這16大板的重點!!
 差速(走珠,走齒,液壓,摩擦片)都會造成動力流失---這就是差速的工作原理及用途.
 前單,確保動力最少流失,但反效果怎為大,一眾高級車廠都把車架設計成軟軟的,怎至加上防傾桿,目的只有一個---減輕輪胎的負擔.
 那中差速在平路電房來說根本就是多些一舉,高抓地力地面---前單,中固定齒是最佳配撘. 23T前,中單向最為省電易控. 低抓地力地面---乾脆頭尾走珠差速就可. 只耍稍為懂車的人,微調一下前後走珠差速就巳可有所為 中差的效果.
 一個沒作用,增加傳動重量 ( 你可認為XRAY的廠方人員是瘋子?) ,提高生產成本及增添維修複習牲的裝置注定失敗.


;差速(走珠,走齒,液壓,摩擦片)都會造成動力流失---這就是差速的工作原理及用途

轮胎不打滑情况下,你谈动力损失,无非是齿轮,摩擦片,摩擦消耗的动力咯
那单向,直轴造成轮胎摩擦消耗的动力,您有没有比较过,哪个大?


前單,確保動力最少流失,但反效果怎為大,一眾高級車廠都把車架設計成軟軟的,怎至加上防傾桿,目的只有一個---減輕輪胎的負擔.

减轻轮胎的负担具体什么意思?
camber设定,防倾杆,都是为了增加过弯时,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而尽量增加摩擦力
减轻负担什么意思呀?减少加在轮胎上面的压力?显然不是吗
另外,设成软软的也不会影响重心转移,如果车架重心控制合适,前轮由于后轮胎反力矩而抬地,与这个弹簧软硬无关。


那中差速在平路電房來說根本就是多些一舉,高抓地力地面---前單,中固定齒是最佳配撘. 23T前,中單向最為省電易控. 低抓地力地面---乾脆頭尾走珠差速就可. 只耍稍為懂車的人,微調一下前後走珠差速就巳可有所為 中差的效果.
 一個沒作用,增加傳動重量 ( 你可認為XRAY的廠方人員是瘋子?) ,提高生產成本及增添維修複習牲的裝置注定失敗.

省电,哈哈,这个与转速(车速)的关系很不直接
P=UI=转速×扭距×减速比×机械损耗
省电就p小了,p一定的情况下,扭距跟转速到底哪个小?不一定吧
再说了,单向自身的摩擦力最小,当然要省电了

只耍稍為懂車的人,微調一下前後走珠差速就巳可有所為

这个我还真不懂,哈哈,前后走朱差速,是中差吗?
如果你是指前后差速,那么拜托,从头看一下帖子吧,这个中差还是很有必要的
fogsnow 元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05-12-28 11:50: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拜托大家
回贴的话,一定要看懂前面的讨论
不懂,或者觉得有问题,
单独把那句话拿出来,讨论

别同样问题说好几遍,不回你吧,别人还以为我被驳倒了(最后被驳倒也无所谓了,至少说出不少有用的东西:)

我说的每一句话都值得仔细体会,尽管其中可能有很多不周甚至错误
我回复这些东西用了很多时间,牺牲了我很多工作时间。
如果以后还这么累,甚至严重影响了我的工作,我可不为了这个面子问题,继续浪费时间了

我说话很直,还请包含,就事论事。
疯狂活塞 超级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05-12-28 12:25: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为什么平跑车不容易抬头,1 马力不如大脚2 轮胎如大脚抓地。”

平跑的动力重量比,不会比大脚小的!  同样的轮胎的抓地力也不会比大脚差!

大脚抬头实际就是杠杆的力距的问题,大脚的前后轴距和轮胎直径的比,远小于平跑,同样的扭距作用在轮轴上,大脚当然比平跑容易抬前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8 12:28:01编辑过]

爱小车 超级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05-12-28 12:45: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以下是引用fogsnow在2005-12-28 11:04:14的发言:
知道大脚怎么抬头的?靠重心转移,那得多高的重心呀??
发动机给轮胎一个扭距,让他逆时针旋转(看左侧轮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后轮也会给车身一个顺时针的扭距,由于是顺时针,所以这个力矩足够大时,轮胎不打滑时,前轮将会腾空,绕后轮顺时针旋转(抬头)。
为什么平跑车不容易抬头,1 马力不如大脚2 轮胎如大脚抓地。
  所以前鼻翼很有必要,单靠一般房车的车壳,很难给前轮足够的下压力


大脚之所以容易抬头,就是因为重心够高!
车子的向前的驱动力和加速度造成的向后的惯性力因为重心高而造成足够大的力矩把车子的头翘起来。
平跑车不容易抬头,最根本原因是重心低!
前鼻翼不是说加就加的,房车比赛是有自己的规则的,如果都用VDS来跑房车,那还要房车这个组别干吗?

要想减少纵向的重量转移,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降低重心和增长轴距。这是根本。
上帝 论坛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05-12-28 13:01: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以下是引用fogsnow在2005-12-28 11:22:28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rcf在2005-12-28 9:54:02的发言:
      

 呵呵!看来你所欣赏的只有这些了
 但我认为我画这样的图算不上能被欣赏。在南方能用PROE画这样图的人可以说有千千万万,比我画的好的人也是不计其数,到南方的人才市场看一下就知道。
 在南方有自己开发产品的工厂里,老板都愿意用高薪聘请港台或国外的工程师来主导产品设计,这些高级工程师都不用画图的,并且也大都不会用画图软件,而工资却是大陆的画图工程师的几倍至几十倍。并不是说老板对大陆人苛刻,因为这些大陆会画图工程师不需要太多动脑思考的,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别人让你怎么画,照做就行了,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做不好再换个厂做就行了,工资一样拿。所以说他们只会画图,虽然看似很专业。
 有人说这种情况会随着那些国内人技术的提高而改变的,但我却处处都看到周围很多人都已经是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了,不愿自己动脑,更不愿自己实践,而都是或者直接拿来或者是凭借以往的经验去做事,在有想法的时候先用一万个理由来否定自己,甚至不敢表达出来,怕失败,怕承担责任。相比国外人,人家就敢想,敢做,明知要失败,也要自己来验证一下。就好象学生的化学试验课,已经做过千白次的试验,也要亲手去验证结果,这样才能有最真实的体验。

 原本我已经开始制作这个设计的手板了,塑胶件都大部分已经完成。但我现在决定取消计划。论坛的讨论到这种状况,大家已经都下结论,而不是想共同去实践结果。所以就算有了结果,无非是让我没面子,或者是让别人没面子,这两种结果都不是我想要的。[upload=jpg]uploadImages4/200512289463830549.jpg[/upload]


rfc兄,说的很有道理,
中国人的拿来主义有些过渡泛滥! 
有些东西,要想持续强劲发展,不得不自己从头开始做的,抄人家的,不可能有创新的!

看到这张照片,很崇拜,很羡慕!
为兴趣而工作,能够亲手实现自己的想法!

设计车子不是为了别的,验证检验发展自己的想法,我真的很希望你能继续做下去
论坛讨论吗,大家谁都不认是谁,怕啥:)再说,讨论这东西,越激烈,越能刺激你思考。不打不成交吗,以后熟了,更不怕这个了:P
[/quote]
俺也支持樓主繼續做下去
畢竟..>人類因理想而偉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广告投放|联系我们|手机|投稿|Archiver|About us|Advertise|遥控迷模型网|RCFans ( 粤ICP备10210518号-1 )

版权所有 RCFans.com © 2003-20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