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物理也是一样,人怎样感觉是不会左右它的操作规律的。 「我的感觉恰恰相反呀,我的车就是太推头,后来就是"增大后轴的下止点设定",从而增加了转向解决问题的」想听甚麽?你的感觉是你的,你喜欢就行,在不影响别人的原则下是没有人会介意的。但若要为这个经验讨个说法,那首先,在车子推头的情况下,"增大后轴的下止点设定"是不适当的设定修改,第二,「增大后轴的下止点设定,从而增加了转向」这个因果关系是建立不来的,希望你能把理论写出来给大家研究一下,不然,我只能有两个理解,一就是在"增大后轴的下止点设定"的同时,车子其他设定也作出了修改(不过没有写出来),「从而增加了转向」,结果问题是解决了,但却累积了错误的经验。第二个可能就是车子原先的设定已经非常极端,接近临界点,进一步增加设定令结果超越了极限,产生了反效果。其实,要测试也很简单,现在车子照说没有推头了,那只要保持所有设定,单把后轴下止点减少(增加避震机伸展行程)至未修改前的设定,看看车子是否能恢复推头(转向不足),而按照物理定律这样做应该出现甩尾(转向过度),一试便知,谁也不能忽悠谁的。 最后,我写那些技术文章是希望大家可以把RC玩得更好(没有知识含量水平是上不去的)。不是说我已经玩得很好(老实说,到我玩得很好的时候我就会放下RC,找点其他东西玩了),也没打算参加比赛,所以不存在甚麽竞争的问题,希望大家把焦点集中在问题上,不要集中在一个普通人身上,谢谢。 |
从未说过你忽悠我了呀…… 好吧,那就公开讨教了 :em01: 先说说我车目前的状态吧,a兄帮看看是不是哪里比较离谱了,我车有一半的时间直接换胎就玩漂移的,所以我用以下设定 : 所有球头都是装在几乎中间的位置,使用偏硬的避振和防倾(前后一样),前后差速也相对上得较紧(这个一直想问人松紧程度,但是感觉很难用语言交流),前toe out约2度(1B-1A),后toe in(1B-1D);camber前约0.5-1,后0;C座2#,车高:前7后8.5;前后避振可伸展行程约3mm;大约这样了,就想到这些了,还需要了解其它你再问吧 没有专门模型赛道,平时玩的场地以室外水泥路面为主,摆M字标,用HBX胎,我感觉是漂着跑更快 |
我是说假如,开个玩笑而已。 不好说你的车子是否极端,正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勇于尝试才能开出新境界(当然最好能在正确理论思想指导下探索,可以少跑冤枉路)。先从现有资料分析一下: 1)用上偏硬的避震(弹簧)及防倾杆虽然能很有效减少车身倾侧,但牺牲的却是对应路面的能力,尤其跑街,路面的起伏无法被避震吸收,车子不是在「跑」而是在「跳」,无怪乎漂着跑(应该是用飘移胎吧)更快,但这样的快只是感觉,是经不起赛道上计时器考验的。避震弹簧及防倾杆必须与滚动中心的高低一并考虑,还记得麽?滚动中心是调节滚动来源的因,避震弹簧及防倾杆只是调节因滚动所带来倾侧的果。若你前后避震机及防倾杆设定都是一致的话,那前后滚动中心又是否一致?或是前高后低?或前低后高?这个问题要思考。 2)差速对转向的顺滑也是有影响的,视乎你锁紧的程度,特别是前轴,锁得愈紧,转向愈困难(转向不足),动力流失愈多。但由于动力系统输出不断的提升,你可能发觉愈来愈多人甚至改用头直轴,但我的建议还是先从不太紧的差速开始,到你速度提升了,自然就感受到收紧差速的需要及程度,急不来的。 3)前轴toe in/out并不是用臂码来调节,而是用转向连杆来调,采用不同臂码只是为与后轴轮距一致(从前有位很不礼貌的朋友提出过疑问,我没有回答,这里算是「醒」他吧)。但看你说toe out「约」2度,令人很不安心,设定最讲求数据,蒙混是过不了关的,2度就是2度,1.5度就是1.5度,结果是不一样的,还记得wetmonkey兄的名句(我当是他发明的了):凡事就是怕认真吗? 4)后camber设成0可能就是问题的关键,除非悬挂系统能提供足够的camber gain,否则弯中后轴外侧车轮无可避免出现正camber,减低了抓着力。而增大后轴下止点令车身更多压向后轴外侧车轮,增加了正camber,令抓着力进一步减少而出现甩尾(转向过度),从而解决了推头的现象。但就如pt32503兄所说,用新问题掩盖旧问题的方法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法。 5)车高方面,在竞速的立场上是愈低愈好,一般是在5mm左右,但在实际上,跑街的话,5mm跑一转可能就把车子报销了。 |
广告投放|联系我们|手机|投稿|Archiver|About us|Advertise|遥控迷模型网|RCFans ( 粤ICP备10210518号-1 )
版权所有 RCFans.com © 2003-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