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18-6-28 12:57:5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写得很好,一个现象,多重分析,多理论,多环境,进行验证,分析,同时还有自我否定精神来继续深入学习研究,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用一个模式或者方案去盖棺定论
这样会越来越好,RC的正向发展方向 |
发表于 18-6-28 12:57:5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内江
发表于 18-6-28 13:51:28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发表于 18-6-28 13:55:3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发表于 18-6-28 13:59:4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
发表于 18-6-28 15:00:27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发表于 18-6-28 15:05:19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南昌
感谢曾哥呆局各位dalao的鼓励,小弟再接再厉矢志冲出地球走向宇宙(手动滑稽) |
发表于 18-6-28 15:10:07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南昌
两个娃的峰 发表于 18-6-28 13:51
这帖子好,必须留言!!!
楼主提到的几个问题,我已经碰到了。目前正在造自己的“类2.2s”,也得到了ngh的 ...
是的,2.2S真正玩进去太有意思了。因为高度自制性,很多构造上的调校空间很大,在规定轴距、轮距的框框内,对不同调校在性能上的优劣取舍,太容易让人沉迷了。我经常调车试车一弄就到凌晨3、4点。
我今天还问几个老哥一个选择题:
A、扭腰提高50mm(最大200mm),底盘最大离地高度增加25mm(最大110mm),直坡攀爬降低2-2.5°(极限60.5-61°)
B、扭腰减少50mm(最大150mm),底盘最大离地高度减少25mm(最大85mm),直坡攀爬增加2-2.5°(极限62.5-63°)
回答真是各色各样。这还仅仅只是一款内双簧避震和一款外簧避震的选择,对性能的增减益都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在不同人眼里的取舍也全不同。有意思。
|
发表于 18-6-28 15:21:2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wwhxynk 发表于 18-6-28 15:10
是的,2.2S真正玩进去太有意思了。因为高度自制性,很多构造上的调校空间很大,在规定轴距、轮距的框框内 ...
这是个很综合性的问题,涉及的不单是车本身,还有怎么玩的,玩的地形是什么样的。我目前的车,都是按苏州天平山、灵岩山一带的地形和我们穿越的玩法在搞,既有部分性能优势,续航和结构要求也比较高。目前正好在搞拉杆,要抑制“三脚猫”现象,帖子就来了,及时雨~~
ps:帖子里还有我GOM爬坡的视屏~~哇哈哈哈哈,荣幸荣幸 |
发表于 18-6-28 15:30:4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南昌
闲云帝 发表于 18-6-28 15:00
看来还没完全写完,我先占座,等老王养肥了再看
大帝威武,在下已经够肥了,不能继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