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LZADE 于 16-11-7 00:28 编辑 这边详细说一下避震的安装及维护,在车场经常听人说,TAMIYA啊,它避震很好的,确实,之前早些年一段时间里确实很多车架上安的都是TAMIYA的减震。419X全新的避震结构几乎是目前最简单的了,镀钛避震心,金属预压环,金属底托都是标配,这款新的超短避震TAMIYA已经有零售,值得一提的是现在避震似乎各大厂商都说好了一样,和XRAY T4在尺寸上可以说是一毛一样,弹簧直接可以通用,TAMIYA原厂弹簧确实比较晕,而且目前只能买到软中硬三个标号,也没有明确的磅数,不过通用性还是可以接受的。 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这里同样是替换上AXON的避震专用O圈,原厂蓝色O圈几乎就是个摆设,一天跑下来油少一半。 新的避震活塞采用4孔设计,上下卡簧到位之后便没有虚位 避震O圈防漏油使用AXON,防漏效果很好,不过避震在使用过程中O圈和避震心难免还是会产生间隙,导致漏油或者进空气,AXON可以延长维护周期,但是无法彻底避免漏,还是需要定期维护。 在安装好桶身之后灌入避震油,这边使用350#,所以其实不用吸奶器也不用花很久,但是需要比较干净而快速解决小气泡,还是这个好用,不过要注意的是,不能抽的太快,上下次数不能太多,这样只会带来额外更多的气泡。至于油的标号因人而异,油越是稀,车身响应越是迅速,越是厚车身越是稳定,和抓地力也有很大关系,室内地毯场地一般300-700之间,都可以跑的很快。 灌油完毕,之前看到很多人讨论避震回弹的问题,这边把0回弹,半回弹,全回弹都试了一下,区别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并没有说一定哪种回弹就好,因为避震天生的气肺结构,活塞两侧的压力多数不会平均,而且也受避震油张力影响,所以理论上并不可能像真车那样做到真正的0回弹,当然之前也看别人在原厂避震上重新加以改造,达到0回弹的效果。对于装了弹簧下场去跑的这么快的车来说...whatever ! 这边其实可以不用很纠结,因为连很多职业选手都说不出到底有什么区别,下场跑吧,别想太多。至于弹簧,原厂给到的弹簧测试一下发现与XRAY 2.5标号的弹簧同样磅数,到底是谁在偷懒,起码这个磅数可以直接下地。 避震安装完成,需要注意的是蝴蝶架内侧固定避震的位置需要增加垫片,防止之后使用产生凹陷,不然就要换蝴蝶架了,TAMIYA的长编号,你懂得,得来不易。 不得不说,良心配置,前部左右两侧各10g,中间30g,原厂提供到50g的配重,而且有专用的固定位,简单使用,给赞! 舵机架比之前的设计更加牢靠,内侧舵机底座上多了接收线的固定位安装,在舵机的选择上这边使用的是FUTABA BLS571SV,目前用下来最可靠的一款,参数为6.0v 0.1s 9.4kg,7.4v 0.08s 11kg,之前使用过SANWA的SRG-BLS VER2 参数比较相近,但是SANWA略贵一些,而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虚位明显,撞的不巧还容易扫齿,而571SV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虚位仍然很小,如果使用FUTABA中高端遥控器便可使用S.BUS.2通道,是FUTABA独有的高速通道,整体性能不亚于SANWA所说的世界最快。 舵保直接使用XRAY的,安全可靠,据说是世界最好舵保,TAMIYA原厂舵保只能看看。日常练习安装可有效保护舵机,比赛时直接换金属舵机臂,转向反应完全不同,会更加迅速。 全新设计的电池固定位,在舵机架上安装螺丝提供支点,中间配重块可以保证电池不往内侧靠,前后电池固定座可调整位置,只需要将纤维胶带单条固定在左右两个电池固定座上即可。 通电后舵机,遥控全部转向回中,再安装舵保,下地之前需要调节最大转向角度,先将手轮往左到底,将最大转向继续加大,直到舵机响,再降低最大转向,直到舵机不再响,球头产生微小虚位,右侧同理,这样既能保证最大转向,也能使舵机在转向时不过载。 在刚开始提到过马达座上的柱状,原车自带,用途就是限制底板扭动,拧螺丝之后车架刚性明显加强,在高抓场地比较有用,替代原来二楼板左右两侧的固定位,更加便捷效果更明显。 车壳完成上架,这边使用的是Protoform LTC-R,目前使用最顺手的一款,车壳孔往前移2MM,尾翼位置固定在最后靠后,这样车前部更为稳定,更加容易驾驶,高速时尾翼也能提供足够的下压力。在开车轮位置时建议使用圆规刀根据实际轮轴中心来切割,这样车壳直接下地不会碰壳,而且更为美观。一般比赛有明确的车身尺寸及高度限制,颜色至少需要两种,也必须有车灯贴纸,自己平时用一切从简,喷漆也比较薄,一罐PS可以用3个壳。 最后发一些细节图,说一下设定,原厂上下摆臂几乎平行,在RCI下地之后非常好开,比XRAY T4要转许多,跑习惯冲弯手法的可能一下子不太容易适应,会感觉太转,就像跑惯419X回去跑T4会感觉很推,但是在习惯419X特性之后会希望更转一些,提前减速,靠比较转的特性溜过去,那样过弯会更快一些。原厂camberlink内侧球头垫片前后均为3MM,跑过以后发现可以改成2MM,增大动态camber,在弯中的camber变化更大,这样在弯中侧倾时camber会随着侧倾加大而加大,增大弯中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有助车辆更好更抓的过弯。而降低前后初始camber为1.5度,可以弥补出弯加速时对camber的影响。 避震在一天的测试之后只有稍许油渍,没有明显漏的现象,最好用过一次以后重新灌油,原厂弹簧还是稍许偏硬,RCI地毯场地在众多地毯场中的抓地力属于中偏弱,所以还需要降弹簧再换软一级,这样应该会更加抓,不过测试时候并没有使用VOLANTE的RCI胎,而用的是TP胎,所以对弹簧的选择还有待考量,TP胎在入弯失速严重,而且无法提供较强的抓地力。 转向拉杆的设定依旧维持原厂,无需再做更改,原厂为水平。 419X用的是前狗骨后C卡的结构,这样的设计已经很多代了,XRAY T4前后都是比较粗壮的C卡,在C卡足够坚固的情况下,虚位要比狗骨更加占优势。 其实在大齿的选择上也是比较建议使用AXON的超轻量化尼龙大齿,世界冠军大齿,但是419X如果需要安装,需要增加垫片,不然会有间隙。 防撞海绵压板,原厂给的是碳纤维的,没什么实际意义,心情而已,TAMIYA原厂车壳柱偏软,所以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螺丝容易划牙,可以用CA胶补救,滴一滴在螺丝孔等干再拧,就很紧,XRAY的车壳柱比较硬,前车壳柱已经测试可通用。建议可以使用车壳柱调节器来给车壳更精确的固定,在车壳前保险杠位内侧增加防撞海绵来顶住车头,不但可以增加车辆的稳定性,还可以增强车壳耐用度。 镂空偷轻已经是过去式,还是平整的底板对空气流动更加有优势,整车装下来没什么毛病就是需要注意的点比较多,设定也不需要很大改动,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动力和轮胎的选择以及日常维护上,一台好的车原厂下地就可以跑出不错的成绩,可以说419X完全是跻身世界一流电房行列,是一台非常棒的车,再加上TAMIYA的高颜值,确实值得入手。 到此TAMIYA TRF 419X全部装车总结完结,附上完结图,希望对之前和之后的小伙伴们都有帮助,也希望有什么更加具体建议的小伙伴可以回复留言一起探讨。之后可能也会装一些其他的电房到时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感谢各位的关注,谢谢! |
广告投放|联系我们|手机|投稿|Archiver|About us|Advertise|遥控迷模型网|RCFans ( 粤ICP备10210518号-1 )
版权所有 RCFans.com © 2003-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