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實車)要在過彎中充分的發揮性能,或在直線衝刺時有貼背快感,甚至於在山路或越野路面的操控,都需要依賴LSD的幫助,很多車廠在其高性能版本的車型中大多會配置有LSD的裝備。 也許大家會想那在遙控車上為什麼很少看到有人裝LSD呢?既然LSD被GIMMI說的跟神一樣為什麼我們在一些高性能的遙控車上卻沒看到廠商將LSD列為標準配備?很簡單,一是LSD的加工成本很高所以在遙控車上運用LSD不太符合成本。再則是遙控車用的LSD由於體積必須做的很小,所以在加工上俱有一定的困難度試想要將那麼多的組件塞在一個小殼中…………..! 不過遙控車也是有LSD可以選用的!不過通常是在1/8越野車及1/10油房上面才能看到。至於1/10電房及其他車種沒用LSD倒不單單只因為上述的原因,LSD本身的結構重量比較大所以不太適合裝在電車上,另外電車及1/8平路車上前差速大多改為單向軸的方式,所以不太需要在裝上LSD! 現在就讓我們來談談LSD吧! LSD的型式依機件結構的特性不同,可細分為扭力感應型、黏耦合型、螺旋齒輪式、標準機械式LSD等。這麼多的型式,其最終目的是一致的,但過程的變化是不同的,因應駕駛者的需求及駕駛特性,才會有這麼多式樣產生。 扭力感應式LSD之設計是採用螺旋齒輪組,利用左、右二組的摩擦片來限定滑差效應,由於螺旋齒輪采縱向和基座齒輪的橫向交錯,無離合器片的損耗,運用在後驅車輛,其故障率較低,維修保養亦趨於簡單,雖然在動力輸出方面未能有強大的表現,但實用原則為其最大之優點。 螺旋齒輪LSD其內部構造採用螺旋齒輪,有別於扭力感應式的LSD是此螺旋齒輪LSD所配置的齒輪全為”橫向”,也就是和輸出軸的運轉同一方向,利用行星齒輪大小減速比的功能達到限速功能,其最大的弱點在於限定鎖定扭力滑差的比例較小,但也因為維修及使用保養無需特別的注意,更不需要使用LSD專用油,因此原廠如Honda 1.8升Type-R、Silvia S15…等較新款的前輪帶動車,幾乎都是使用此型式之LSD,此等LSD還有一個現象,就是車輛頂高後,轉動驅動的左右兩輪,並不會一起前進或後退,因此GIMMI當年台灣參加1:9規格房車賽時驗車過程中,它算是可以瞞混過關的偷改武器! 黏性耦合式LSD的最早配置是用在VAG (Audi/VW) 車系,其間由多片的離合器組,加上矽油組合而成,它是利用矽油摩擦受熱膨脹後,迫使離合器片接合來鎖定輪差,其結構可說是最簡單且體積小、造價低,是一款適用於大眾型式的LSD。 機械式LSD在改裝車輛中最傳統也最常用,因此算是能見度最高的LSD,因為使用左、右兩個離合器片和壓板組,故亦稱為多板或多片離合器式LSD,此型式之LSD可藉由離合器片與壓板的排列組合來達到限滑百分比功能,從25%~90%的能力皆可完成。但唯一的缺點就是較難照顧,其務必要使用LSD專用油來定期保養,長時間或劇烈操駕也可能需要更換修理包。而離合器片裝配不佳或置入時Run in方式不正確,也容易導致轉彎異音或離合器片損壞之現象。 單/雙作動方向 加油/收油限滑 機械式LSD依照其動力作用方向的不同,而可區分為One Way和Two Way,而所謂One Way即是單向的限滑動作,亦指為加油時能夠產生限滑動作。Two Way為雙向作用,即是加油或收油,都能對驅動輪施以限滑功能。如果在加油時有作用而收油時能發生一半作用的構造則稱之為1.5 Way LSD。 既然區分為One Way、Two Way、1.5 Way,那是否也因為其特性,而因應在不同的使用狀況,一般而言One Way型式比較適用於前驅車及四驅車種,前驅車因前輪除了負責動力輸出外,還要負責轉向的重責,而轉向的回饋是直接施予駕駛者,為免除駕駛的控制困難,且因為彎道收油時,限滑力的釋放,可使得操控者有較佳的手感,不會因為LSD的作用使方向盤重手不易操控。 而Two Way則廣泛使用在後驅車甩尾式樣,因為加油及收油皆能限滑,能有效控制循跡方向,且常時的鎖定功能在油門瞬間開啟時,也能使驅動反應明顯而有效的展現,提供卓越的驅動力。而Two Way LSD如果裝置在4WD車上,也依然能大幅的增加四驅之靈活性。 介於One Way及Two Way之間的1.5 Way LSD則是為了想要達到優越的驅動性能,卻又擔憂操駕不易的前提發展而來,其特點為收油時不像Two Way有著轉向不足的情況發生,且在制動點的認定及控制比上較One Way容易,所以端看自已的駕駛能力及循跡效能大小,來認定及選擇適當的LSD才能有效運用它的效用。\\r 螺旋齒輪LSD 螺旋齒輪LSD齒輪構造 相关图片后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4 12:42:32编辑过] |
广告投放|联系我们|手机|投稿|Archiver|About us|Advertise|遥控迷模型网|RCFans ( 粤ICP备10210518号-1 )
版权所有 RCFans.com © 2003-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