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辆倒霉的仿田宫high lift,这几天下地跑车感觉避震调教完全不对,换上大一点线径的弹簧似乎是个错误的选择。 本想搜搜论坛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分享,发现似乎大家基本上对板簧悬挂嗤之以鼻,都建议直接改拉杆。我这个人比较不信邪,就自己研究了一阵,这里给大家分享下心得,不(ji)一(ben)定(hu)对(che),抛砖引玉吧~ 上图是田宫high lift系列的板簧悬挂结构底盘。 先说众所周知的结论:板簧悬挂无论怎么调不也比不上拉杆结构的姿态。 那么我们怎么样让板簧尽可能达到更好的姿态?我们先看田宫官方、自己rc4wd系列都采用的一个搭配:内弹簧避震筒+钢片。 所谓内弹簧,就是下图这玩意。不能罐油,一个字,坑。顶多在两个o圈(姑且叫o圈吧)之间抹润滑脂。 我们来看看上面田宫官网给的这张图。说实话我完全无法理解。吊耳的部分完全是活动的呀,为什么居然还是竖着的?如果这张图里的轮子确实着地了,我只能理解为避震筒里的弹簧邦硬,基本上没有下压。 这样车子跑起来基本就像四根硬挺挺的杆撑着,除非给车壳上加块搬砖…… 我认为,这个结构里弹簧的作用应该是提供“行程”和“韧性”。就是说,受压时容易压缩,不受压时能够轻松回弹。 所以,线径稍小的弹簧优于线径大的,弹簧钢材质的优于不锈钢。 田宫的这张图里,弹簧线径至少达到了0.8mm以上,而恒冠原车的弹簧只有0.5mm,不好意思我认为恒冠是对的。 然后是田宫给出的钢片排列,基本上是倒三角结构,仅用一根长钢片在上防止主钢片过分形变断裂——其实按照田宫弹簧那尿性,这么做完全多余。 我认为在这个结构里,内弹簧避震筒和钢片都起到了“支撑”和“回弹”的作用,但弹簧几乎没有阻尼,钢片的行程微乎其微。同时钢片为弹簧提供阻尼感,钢片的形变搭配弹簧的压缩,两者的配合尤为关键,这也是这个板簧悬挂难以调教的原因。 那么,钢片要如何调教呢?除了改变钢片的排列方式有什么其他方法吗? 经过搜索资料,我发现了上面这张图。 通过将钢片捆绑/解绑不就可以调节钢片的弹力吗?所以我立刻想到了尼龙扎带。 我把钢片重新组合成菱形排列,使得捆绑/解绑能够比倒三角结构发生更大的变化。扎带之间不必捆得太紧,哪怕捆着的钢片之间也能有一定的张力。 根据车子重量分配可以对前后避震捆绑不一样的扎带,而根据全车重量的变化,我可以随意增减扎带数量,反正几块钱包邮一大把。 最终效果如下图,和后轮对比能看出效果还算过得去(请自动忽略后斗的对魔忍)。 |
兄弟, 这个东西 我也研究了好几个夜晚, 可以跟你共同探讨一下。 你上面说的捆绑扎带我没有试过,因为我的车是 RC4WD的SWB车架,配套可用的钢板不多,目前市面上就一种,硬度适中,不是太硬,也不是太软,我也是反复安装调试了很久发现一些问题: 初步尝试,我把避震筒里的弹簧取下,纯粹靠钢板支撑,避震只提供小部分阻尼作用(避震O圈那里涂一些防水油,然后拧紧,是有那么一点阻尼效果的)发现静止状态,车可以压得很低,基本仿真,但是行走以后 支撑力不够,大部分情况下回弹效果不理想(基本无回弹)。然后我又尝试了把弹簧装回避震桶里,结果是支撑力过胜,静止状态下车子压不下去,车身很高,行走状态时车子非常弹、非常跳,我又尝试把车身增加重量来抵消过剩的支撑力,发现很难达到理想完美状态。本身我自己也玩一点真车,也自己动手调过很多绞牙避震,了解一些原理,我认为的理想状态应该是 车身重量 和 避震的弹簧支撑力 可以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这也是很多配套的绞牙避震 弹簧会有对于车型的K值,这个K值就是根据这台车的车身身重量分配到四个轮以后需要的数值,所以RC模型里面完美的姿态应该是静止的时候,车子自身重量能把避震压缩到4分之3的位置,还有4分之1的余量作为下压空间,真车大概也只这个比例,在修理厂把车抬起来以后会发现四轮自然下垂其实还是有很大的空间的,当你放车下地以后,车身自然下压,车轮距离轮眉的空间基本就还有 3到4指的距离。所以钢板悬挂有个无解的困难就是 钢板的任性 和 支撑力,很难达到平衡。 第二个难点就是扭腰,这个也是我反复调试了很久也没有解决的问题,钢板悬挂跟拉杆不一样,钢板扭腰意味着在车桥左右倾斜的时候 钢板也会跟着车桥扭动变形,那钢板同时也会给车桥一个力,这就使得在扭腰的时候 钢板悬挂永远达不到拉杆悬挂那么顺滑,拉杆只有限位的作用,在车桥左右起伏的时候是没有力去限制它的,钢板就不一样了,所以在扭腰方面我尝试过 竟可能的让钢板在左右扭动变形上面更顺畅一些,就是换了RC4的那个二级吊耳,那个吊耳可以解决扭腰时钢板变形的问题,但是也有副作用,因为是二级吊耳,跟原厂吊耳相比,有个展开的行程,这样钢板的力无法施展,而且整个车桥很松垮,行走起来完全无姿态。 上面是目前钢板悬挂遇到的问题,也反反复复调试了很多次,依旧不理想。 |
pengjiacai 发表于 2022-04-13 15:00 老哥果然长期深耕,收获不是我一朝一夕能够比得了。这种悬挂结构就是这么难受,可能在我们眼里已经比之前“好很多”的效果,在拉杆玩家眼中仍然属于“这也叫姿态?” 只有我们自己知晓这里头是多少个夜晚的反复调试。 你指出来我上面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吊耳。在这种结构里只有吊耳运动到一个特定的位置后,钢片才发生形变参与但结构中来,如果钢片形变前的这一段可以用“吊耳的行程”来概括,那么吊耳的行程完全是避震筒的弹簧来承担的。 所以我的结论跟你相同,我不是很认同前面几位拆除弹簧直接罐油的建议,这样吊耳行程的回弹是无法保证的。毋宁说恰恰相反,在这个结构里避震筒需要提供的是快去回弹,而不是阻尼效果。 我的车调整后的静止下压行程是2/5到1/2之间的样子,我感觉这需要和“吊耳行程”相配合,静止下压行程等于或略大于吊耳行程为宜。你用的二级吊耳应该可以到3/4,我的吊耳到1/2再往下就需要很强的下压力了。 至于扭腰问题,正如你说的,不可能达到拉杆那么顺滑,我只能安慰自己说能够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轴效应的作用…… 总的来说我钓到老哥这条大鱼真是很开心,如果能当面沟通多好呀! |
阿勝同学 发表于 2022-05-14 22:08 只要尺寸是对的不可能装不上 |
广告投放|联系我们|手机|投稿|Archiver|About us|Advertise|遥控迷模型网|RCFans ( 粤ICP备10210518号-1 )
版权所有 RCFans.com © 2003-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