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chen3581042 元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15-2-20 23:30:32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顶上好帖{:soso_e179:}l{:soso_e179:}
天亮了888 金牌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15-2-21 01:27:4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干净 漂亮 详细!顶
wallopmax 长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15-2-21 11:33:17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zhangqiang0451 发表于 15-2-20 23:19
问一下楼主,问什么这个车的前避震架装在波箱的前面,其他车都装在上方的

小弟其实对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很清晰的理解,可能还要请各位前辈来帮助了。

不过可以先分享几张不同品牌4wd buggy的前避震架的安装图

Kyosho Lazer ZX6
front shock stay intro.jpg

AE B44.3
44.3 front shock stay.jpg

TLR 22-4
22-4.jpg

可见,我个人觉得这与前悬挂设计理念(前摇臂形状)、是否有二楼板(ZX6和22-4都无二楼板,但又完全不是同一结构)等因素有关。但我个人理解避震架的位置对于车的操控特性的影响还是通过前悬挂来实现的,因此前悬挂相关参数的调整或许是车手所关注的“操作点”;而避震架的位置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处于结构特性的考虑了。以上纯属个人胡诌,还请懂的朋友不吝赐教{:soso_e120:}

wallopmax 长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15-2-21 13:37:32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在继续更新前,有必要简单说明一下:现除每天更新外,自己也会仔细看看自己之前已经编写好的内容,把自己当做一个读者,看看哪些地方写的不清楚。第二次装车,第一发作业贴,深感自己技术水平有限,发帖经验也非常缺乏。其中确实发现一些内容展现的不够详细(甚至有问题和不够严谨),一些ZX6的特点也有稍许遗漏。鉴于此,小弟我也在不断更新、修改自己之前的内容,错过的内容也会在车子维护时一一展现。不便之处,还请大家包涵;同时,希望大家可以指正自己安装有问题的地方。

好了,接下来是前后支撑的安装了(说明书中被称作upper deck)。

从官方ZX6的照片来看,显而易见的是ZX6没有二楼板,且全车无碳纤维部件,这在目前几大主流竞技品牌的车型中算是另类了。但这恰恰是我很喜欢的地方,因为我个人是很不喜欢碳纤维的(真车亦如此),对于二楼板也没有任何好感,反而觉得ZX6这种像8车的设计很顺眼。当然不否认我对Kyosho的喜爱,但也确实ZX6的很多特点也很符合我的偏好。但对碳纤维和二楼板有情节的小伙伴还是可以找到解决办法的:1)ZX6的一款原型车是有二楼板的,有老外玩家据此也制作了二楼碳纤维板,可以通过ZX6上已有和多余的螺丝空位安装;2)用拉杆(不解释,看图片)

未正式发布时,2013年9月 Tebo使用的一辆ZX6原型车
Y5m8CgQ.jpg

老外玩家的一种情怀
cJeuoaRl.jpg

前支撑部件
IMG_1688.JPG

前支撑整体展示
IMG_1692.JPG

固定整个前支撑共需要10颗螺丝,且要注意上螺丝的顺序

先上紧最靠近车尾的2颗螺丝
IMG_1694.JPG

再十字法上紧靠近车头的4颗螺丝
IMG_1695.JPG

接着是底盘上固定支撑柱的2颗螺丝
IMG_1696.JPG

最后是支撑架与支撑柱固定的2颗螺丝
IMG_1697.JPG

安装舵机时提到其实正向放也会卡到舵机线座,所以最佳方案是用短身舵机侧放
IMG_1700.JPG

后支撑部件
IMG_1698.JPG

后支撑整体展示,非常fit
IMG_1699.JPG

按照上螺丝顺序将后支撑与车架固定好,并装上做工精良的马达座(前置马达布局)
IMG_1702.JPG


wallopmax 长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15-2-21 14:07:4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本帖最后由 wallopmax 于 15-2-23 10:37 编辑

接下来是限滑的安装了:ZX6为非三差速设计,中间为限滑装置,整体构造与RB6类似;不过目前原厂未提供相应的OP件,且也无法使用RB6的OP件。

48P 78T大齿
IMG_1710.JPG

限滑装置部件一览
IMG_1711.JPG

限滑的安装最重清洁,首先清洗限滑压片
IMG_1712.JPG

清洗转动轴杯
IMG_1714.JPG

预压弹簧:其实我个人觉得弹簧预压对工具的要求也很高,大家在预压后要在平板上滚动一下,检查一下弹簧是否还是“直”的
IMG_1713.JPG

先给drive shaft上油:说明提到要用“二硫化钼润滑脂”,百科后得知为“对极压环境下工作的机械摩擦部位具有出色的润滑性能,但不具备良好的耐高温性能”,手头没有,小纠结后使用了珠差中所带的黑油
IMG_1716.JPG

接着将drive shaft放入转动杯
IMG_1717.JPG

再用随车所带的小六棱工具暂时固定住,以方便后面的上紧操作
IMG_1718.JPG

把slipper放好
IMG_1721.JPG

确保各种fit
IMG_1722.JPG

小心切下白色小盖
IMG_1725.JPG

将白色小盖放入限滑
IMG_1726.JPG

上弹弓和螺母,并确定好间距
IMG_1727.JPG

装上轴承,限滑整体完成
IMG_1730.JPG

这里有一点要特别分享给大家:上图中已去掉了用于上紧操作的小六棱,但其实这里扔可插入一个销子来“锁死”以提高加速反应;去掉这个销子,则可提供更好的转向性能。

接着是把转动接杯接在限滑装置上,首先清洗机米螺丝口
IMG_1731.JPG

将接杯装上限滑,此时无需上紧机米,后面还要再调整接杯位置
IMG_1733.JPG

中央传动轴出场
IMG_1734.JPG

传动轴直径
IMG_1735.JPG

装前半部分:首先将传动轴插过前支撑与前差速相连
IMG_1737.JPG

再与限滑接杯相接,随后将限滑放入支架
IMG_1739.JPG

装后半部分:首先穿过后支撑与后差速相连
IMG_1742.JPG

松下限滑后接杯的机米,移动接杯与后传动轴相接
IMG_1743.JPG

上螺丝胶,拧紧机米,注意机米位置与“小平坑”对好
IMG_1744.JPG

限滑及中央传动轴安装完毕
IMG_1745.JPG

无论马达前置还是后置,中央传动轴均是前长后短。
wallopmax 长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15-2-21 14:15:2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今日上传图片流量已用完,明日继续{:soso_e100:}
sanfen 超级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15-2-21 17:35:47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本帖最后由 sanfen 于 15-2-21 01:41 编辑

这种前中后支撑(1/8越野的设计),也是用装上或者拿掉某个支撑来调节底盘扭动的。(侧边的围裙也是一部分支撑,学XRAY用固定螺丝的数量来控制底盘扭动)
*感觉这种8车的支撑设计的好处。一是更好的扭动可调性(低抓只用前支撑,中等的话用前和中支撑,高抓则三个支撑都装上)。二是没有二楼板挡着手,工作起来更方便。
**22-4不是没有二楼板,而是那个密封皮带的盒子本身就起到了支撑的作用。
***很多十车电越都是从厂家的电房进化而来的,B44系列直接就是Jconcepts当年用AE房车改造成电越的设计,被AE买下来流传至今,所以有二楼板。倒是对d413的主底盘设计有点失望,HB的电房也很有名的倒是咯,而且他们也试了各种二楼板后觉得那种很窄的二楼板最舒服,但他们没有用八车那种金属底盘配支撑的设计。

然后那个限滑好像是双向限滑? 前传动的滑动和后传动的滑动是分开来打滑的,这样其实更保护传动(比如如果后轮先落地,突然受到很大的阻力,后半部分的限滑会把这个力量的改变给吸收掉,但前半部分的传动则不会受到影响)。dex410v4也用了这种限滑(不过没有那个螺丝锁住的设计,要锁住的话直接用旧款V3的限滑就行了,还轻一点)。
这种限滑可以在限滑片上打洞来调整前后限滑的滑动比例。
比如低抓赛道上,你会想要前轮拖着车子出去,不然的话就会像中置马达的车跑低抓赛道那样出弯油门要很柔和的控制住才行,这时会在后半部分限滑片上打洞,这样加速的时候,后半部分限滑会多卸去传给后轮的一些力量。前半部分得到的动力更大,就会更像前轮驱动的车子一样转向不足的安全出弯了。
而高抓赛道上,出弯的动力容易控制了,入弯刹车时你会希望刹车平衡更倾向于后面一点(后刹车更重一点),这样入弯刹车时后轮会微微甩出去一点,帮助制造角度可以更大力的出弯。这样的话你就希望前轮限滑稍微多滑动一点,就可以在前轮限滑片上打洞。
Kyosho这辆车好像可以靠换零件来达到上面所说的效果。不需要自己打洞。
*中差的好处是兼得了上面两种限滑打洞方式的好处的集合,而且是分配所有动力而不是浪费部分动力(虽然这年头的动力大的可以浪费浪费)。但是缺点是中差比较重,而且在中高抓的赛道上中差效果有限。中差是全车旋转最快的部件之一,重量的效果会很明显。锂电无刷动力出现之前中差不现实的。中高抓赛道上推荐的中差油都是100,000级别的,搞得跟限滑效果差不了太多。

*擦,写了这么多,TL;DR

点评

asstan_525  感谢大大码子,学习了不少东西。  发表于 15-2-23 15:59
Earsyao 中级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15-2-21 18:55:1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好贴 必须顶                                             
发表于 15-2-21 21:44:1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长沙
KY 的lazer zx系列一直是我喜欢的3大车系之一,到了第六代应该也继承其一向优异的性能,对于设计的偏差还是有点不了解,以京商对其高端系列的严谨,还会出这样的问题
wallopmax 长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15-2-22 11:46:1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本帖最后由 wallopmax 于 15-2-22 11:57 编辑
sanfen 发表于 15-2-21 17:35
这种前中后支撑(1/8越野的设计),也是用装上或者拿掉某个支撑来调节底盘扭动的。(侧边的围裙也是一部分支 ...


赞回复!

其实无论是二楼板还是前后撑,亦或是22-4的皮带盒,都让我感觉到设计形式背后所要追去的效果:可能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只是实现形式有所不同;或者实现形式类似但其实背后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却又不一样。这就需要对车子设计、对比赛要素、品牌历史等等全方位的理解了,小弟也希望未来自己可以不断进步,对此有更好地理解。

关于扭动,RB6是可以通过侧架螺丝数量来调整的,但ZX6的侧架只能通过前后两颗螺丝与底盘相连,中间部分无任何重合,与RB6不一样(RB6的侧架可以卡在底盘上)。感谢Sanfen前辈提醒,未来小弟会尝试去掉后支撑,看看有何效果,实践一下。

关于双向限滑,之前完全没听说过,简单搜索了一下,看到dex410V4是明确提出自己用的是“2 way slipper”,限滑中使用了压力轴承;22-4亦如此。而ZX6的限滑与RB6结构一样,没有压力轴承,不知道是不是也是2 way的,这个小弟不敢妄加分析,把三个车子限滑的结构图附上,供参考。

ZX6
zx6 slipper.jpg

Dxe410 V4
410v4 two way sliper.jpg

22-4
22-4 slipper.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广告投放|联系我们|手机|投稿|Archiver|About us|Advertise|遥控迷模型网|RCFans ( 粤ICP备10210518号-1 )

版权所有 RCFans.com © 2003-20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