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kidultwu 于 17-8-2 19:55 编辑 driftpang 发表于 17-7-28 13:46 睿总的这篇贴我以前也看到过,减小CARSTER抑制抖动也是从这篇贴里理解到的。 (作)拖曳距越大,轮胎受到自身的保持正前方向的力越大,或者说车身就更稳定。当然,也没有人想要一辆稳定的都不能转向的摩托车:)但是大家都想要一辆转向轻松,同时在遇到一些小障碍的时候又不会失控的车子。所以大家可以看看直线加速的车子的前面结构。就明白拖曳距作用了。 当时对蓝字部分是这样理解的:CASTER越大,拖曳距越大,轮胎回正的力越大,造成抖动。所以减小CASTER有助于减轻前轮回中趋势的力度,减小舵机负担,不知道作者的本意是不是这样。 之所以迷茫,是因为同一篇帖子里说到的办公室转椅轮子的比喻,小睿认为后驱主销位于轮心前方,像办公室转椅轮子会比较好。但是这样画出来的拖曳距要比主销在轮心前方更大了。 (作)如上图。蓝红绿三条线为例。还记得办公室凳子的轮子吗。蓝色就较为接近办公室的轮子的效果,方向指向会更轻盈,如后轮推力很足的情况下。后轮较容易回中。也更容易得到想要的方向。而红色通过轮心的,是传统的转向杯使用的。绿色的线就在轮心的后方,他的转向阻力是最大的,不好理解这个阻力。就可以拿凳子把轮子反过来滑动凳子试试,就明白方向很难根据力的方向去改变,这也是之前玩四驱的时候,转向杯上面的孔位向后拉的作用,增加方向阻力,达到小反胎比的情况下,还可以维持较大的反胎去漂移。 看蓝字部分的字面意思,似乎是:后驱的前轮主销通常靠前,所以形成了大的拖曳距,这样容易造成抖动还是说可以避免抖动?这里睿总好像表达得比较简单,我不是十分理解。 然后向老司机请教过程中,始终有一个点不能理解: 从图上看可以比较容易得出 上下球头连线在轮心前,拖曳距大;连线在后,拖曳距小。 所以减小CARSTER抑制抖动是对的是吧?我也是这么理解的,上摆臂前移也确实有减小抖动的效果,但是高感度还是没能完全消除。。。 但是,办公椅那个说法,转向杯上下球头连线,也就是主销位置在轮心后面的话,画出来的拖曳距明明更小,按照小的拖曳距抑制抖动的说法,似乎应该连线放到轮心后面,就像办公椅轮子反过来那样,反而更好抑制抖动? 但是但是,下面有3根线的是后轮,没画线的是前轮,没画线那张设定,连线明显是在轮心前方的,也就是办公椅轮子的状态,这个拖曳距比在连线靠后应该要大。并且大部分转向杯初始设定都是连线通过轮心或者连线在前的,这样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拖曳距,这么做是不利于抑制抖动吗? 玩了半年,这个问题没有彻底理清,请各路老司机不吝指教,感谢。 CASTER也好,上下球头连线位置关系也好,都是改变拖曳距抑制抖动?还是是不同机理? 那到底过大拖曳距会造成前轮抖,还是过小拖曳距造成前轮抖呢?到底办公椅轮子容易抖,还是反过来的办公椅轮子容易抖呢? 求各路大神不吝讨论指教~~~~ @sterwars ~~~~~~我是分割线~~~~~~ 今天有空,重新测试了一下,在camber和toe分别设置为4度和2度的情况下: 1、较小的carster有利于抑制抖动 做法是把上摆臂垫圈装在后面,下摆臂垫圈装在前面,前移上摆臂,后移动下摆臂,casrster几乎为0,陀螺仪100感度明显抖动减轻。 但是这样做的缺点是轴距变长,而且前轮向前打到极限,由于过于垂直,外轮内侧下部会蹭避震弹簧。 最后折中仅前移上摆臂。 2、主销位于轮心前明显减轻抖动, 做法是转向杯上下球头向前移动,但是这样做的缺点是变相增长了转向拉杆离主销的距离,会使转向角度边小,上下都装在最前孔位的极端状况下,转向臂已到极限位置,转向自然只有60度左右。 为了确保转向角度,折中了下球头安装在中间孔位,上球头安装在靠前孔位。 结合改小的carster,感度90几乎无抖动发生。 以上是实测结果,依旧说不出原因,不当之处请指正。 |
本帖最后由 kidultwu 于 17-7-29 19:45 编辑 场地固定室内篮球场木地板,之前d4换了滑轨和金属转向杯,按照说明书的孔位装出来也是抖成狗。后来通过减小kpi,主销前移,在mst3配合1206舵机开到80以上无抖动现象。现在yd2用mst3陀螺仪,0804舵机,按照原厂数据精确安装出来,下地抖得怀疑人生。后来把上摆臂前移较小carst改善了一些,但开到80以上还是会抖得很明显,各种换参数换孔位,照抖,百思不得其姐 |
广告投放|联系我们|手机|投稿|Archiver|About us|Advertise|遥控迷模型网|RCFans ( 粤ICP备10210518号-1 )
版权所有 RCFans.com © 2003-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