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ingbaijun 于 12-1-15 15:52 编辑 最近控中位不灵敏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的GT3B用好赢120A电调,中位总是对不准,自己无故后退,倒车不灵等问题。有时候甚至想生气把车砸了,但是忍住耐心,试了好久,解决办法终于有了···其中搜索了各种帖子···也感谢版主anordinaryman 对我的帮助~也包括供货商提供的解决方法···综合以上所有方法,和自己总结的一些小窍门···所以请别往死里拍我,这些方法是给每解决的朋友写的希望对他们有些帮助。 PS~如果你是老鸟,对电调,控非常了解的话,蓝色字体可以完全忽略。 1.首先~需要对电调油门行程进行设置,设置这个非常有用,有时候需要设置几次才能好,至少对于我来说 我设置第三次的时候,虽然中位还漂浮,至少不会飘的那么严重了,然后我才接着往下调···因为如果中位飘的特别厉害,其它微调相当于浮云~我试过的··· 设置电调油门行程方法: 一.电调开关置于OFF 状态,将电调接上电池,打开遥控器,将油门通道方向设置为 “REV”,油门微调设置为“0”,油门通道的EPA/ATV正反向均设置为100%(最大)。遥控器ABS功能必须设置为OFF; 二.电调开关置于OFF 状态,持续按住 SET 按键(备注2)不松开,将电调开关打到ON,电调的红色LED开始闪烁(同时电机发出鸣音备注3),此时请立即松开按键。请注意如果长时间按住SET键,会进入参数编程模式(备注4),此时需关闭电调开关从“步骤一”开始重新操作。 三. 将油门摇杆置于在中立点位置,按一下 SET 键,红灯熄灭,绿灯闪烁一次,电机鸣叫“哔”一声,表示已存储中立点位置; 四. 将油门摇杆打到正向最高点,按一下SET键,绿灯闪烁两次,电机鸣叫“哔-哔-”两声,表示已存储油门正向最高点位置; 五. 将油门摇杆打到反向最高点,按一下SET键,绿灯闪烁三次,电机鸣叫“哔-哔-哔-”三声,表示已存储油门反向最高点; 至此,油门行程已经校调完毕,三秒钟后,电机即可正常操作 备注2: EZRUN-18A-SL电调的SET键在电调总开关的旁边,其他型号的电调,SET键在电调主控制板上。 备注3:电机鸣音可能会比较轻微,在吵闹的环境下可能无法听清,此时可仅根据LED的闪烁状态来进行操作。 备注4:详见第二页关于参数编程设定的说明。 编程参数:编程项目说明: 1. 运行模式(Running Mode): “正转带刹车”模式下,车辆仅能前进和刹车,但不能倒车,该模式通常用于竞赛;“正反转带刹车” 模式则提供了倒车功能,通常用于训练。“正反转带刹车”模式采用双击式倒车方式,即在电机正转情况下,油门摇杆第一次从中点区域推至 反向区域时,电机只是刹车,不会产生倒车动作;当油门摇杆快速回到中立点区域并第二次推至反向区域时,如果此时电机已停止,则产生 倒车动作,如果电机未停止,则不会倒车,仍是刹车,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车辆行驶过程中因多次点刹而造成误倒车。 “直接正反转”模式 适用于攀爬车,这时同时要将拖刹车度设为 100% ,利用拖刹来实现刹车功能。 2. 拖刹(Drag Brake)力度:拖刹是指当油门摇杆从正向区域转入中点区域内时,对电机产生一个微量的刹车力,这样做可以模拟有 刷电机的碳刷对电机转子的阻力,适合减速入弯等场合。(值得注意的是,拖刹会消耗比较多的电量,使用时选择合适的拖刹力度即可)。 3. 电池低压保护阈值(Low Voltage Cut-Off):这项功能主要是防止锂电池过度放电而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坏。电调会时刻监视电池电 压,一旦电压低于设定的阈值,则在2 秒内将输出功率降为一半,这时请立即靠边停车,电调在10 秒后将完全切断动力输出。对于镍镉/镍 氢电池,当电池组电压在9V-12V 之间时,电调会将该电池组认同于3 节锂电池;当电池组电压小于9V 时,电调会将该电池组认同于2 节锂 电池。比如,当单节锂电保护电压阈值设置为2.6V/Cell 时,对于电压为8V 的镍氢电池组,会被认同于2 节锂电池,于是此镍氢电池组的低 压保护阈值就是2.6×2=5.2V。 4. 启动加速度(Start Mode / Punch):可根据个人习惯、场地、轮胎抓地特性等条件,选择从“柔和”到“非常劲暴”等四种启动 加速度,这个功能对于防止启动时轮胎打滑非常有用。此外,使用“非常劲暴”模式时,对电池的放电能力要求较高,若电池放电能力较差, 不能提供瞬时大电流,则反而会影响启动效果。当启动时出现停顿或瞬间失去动力时,则可能是电池电量无法跟得上电机启动的大电流,这 时需要降低启动加速度,或将齿轮减速比增大。 5. 最大刹车力度(Brake Force):本电调提供比例式刹车功能,刹车力度的大小和油门摇杆的位置相关,最大刹车力是指油门摇杆处 于刹车极限位置时所产生的刹车力。请根据车辆的具体情况,及个人的使用习惯选择合适的最大刹车力参数。 6. 最大倒车力度(Reverse Force):选择不同的的参数值可以产生不同的倒车速度(一般情况下推荐使用比较小的倒车速度,以免因 倒车太快时导致难以控制而撞车)。 7. 初始刹车力度(Initial Brake Force):也叫做最小刹车力度,是指在刹车初始位置作用于电机上的刹车力,在它的作用下可以达 到类似点刹的效果,默认值是等于拖刹力度以便形成柔顺的 刹车效果。 8. 油门中立点区域宽度(Neutral Range):油门中立 点区域如右图所示,请根据个人习惯进行调整。(这个要调节到最大的) 9. 进角(Timing): 此功能有几个作用:1、兼容不 同的电机。某些电机在默认进角下无法正常工作,需要调整 合适的进角方可正常工作。2、通过调整进角,可以微调电机 输出的最大转速,进角越高,则最大输出转速也越高,同时 消耗的功率也越大。3、通过调整进角,可使电机工作在最佳 效率点。“进角”为高级编程选项,请仔细测试更改进角后的 效果后,再决定是否确实需要更改。 10. 过热保护(Over-Heat Protection):当启用该功 能时,电调在内部温升达到厂方特定预设值时自动关闭输出, 而且绿灯会闪烁,直到温度低于预设值以下后才恢复输出。 2.遥控器的设置: GT3B 比较靠谱的设置 TRIM:此功能是对三个输出通道中立点微调的设定,调整修正机种在装配及伺服系统中心点不 以使车或船等模型在操控时更加直线。 这个调节到什么程度,就看你中位飘的怎么样了,我调节到B30 也就是调节到头了,效果还是不太灵敏,偶尔还是会自己倒车。至于我调节到B30 这个仅供参考~ D/ R:此功能是对三个输出通道做输出变化量调整设定,此项设定同时对两部份(正半部负半部 率进行设定,适应不通机种及不同伺服器输出的要求,以达到最佳的操控效果. 参数说明: C H A N N E L :通道编号,通道1到通道3 ; 1 0 0 % :输出量百分比率,值越小输出越小,反之越大(此调整量为0 %到1 0 0 % ,工厂预设值;为1 0 0 % ) , 0 %表示此 通道没有输出, 1 0 0 %表示全部输出,也就是最大输出. 操作方法: 在开机菜单下通过 “确认”键进入菜单,通过 “左右旋转”键进行D / R菜单选择,再按 "确认"键要变更 的通道后按" E N D "键,此时三个字符会闪烁,在此状态下按"左右旋转"键进行0 - 1 0 0 %进入此菜单的操作(此 时1字符会闪烁) ,然后通过"左右旋转"键进行通道1到通道3的选择,选好的设定.完成后按" E N D "键可进入 另一个通道的设定。依类推对三个通道进行设定。 编辑完成后按“确认”键返回并进入菜单选择状态。 在任何状态下按“返回”键进入开机画面。 这个设置说白了,就是把油门通道锁上一部分,理论上说,锁这个跟中位飘应该没关系,但是锁上一部分效果一下就出来了,不信试试。设置这个是为了设置下一项做准备,下一项设置好了,油门可以慢慢放开。 EXP:此功能是对三个输出通道作指数变化量调整设定,适应不通机种对不同赛道以及不同人的 达到最佳的操控效果。 参数说明: CHANNEL:通道编号,通道1到通道3 . 1 0 0 % :指数输出百分比率, - 1 0 0 %表示中心点位置反应会越小,也就 是反应越迟钝; 1 0 0 %表示中心点位置反应会越大,也就是反应越灵敏, E X P调整量为: - 1 0 0 %到1 0 0 % (工厂预 设值为0 %)。 操作方法: 在开机菜单下通过“确认”键进入菜单,通过“左右旋转”键进行E X P菜单选择,再按“确认”键在进 入此菜单的操作(此时1字符会闪烁)然后通过 "左右旋转"键进行通道1到通道3的选择,选好要变更的通 道后按" E N D "键,此时三个字符会闪烁,在此时状态下按"左右旋转"键进行- 1 0 0 %到1 0 0 %的设定.完成后按" E N D "键可进入另一个通道的设定.依类推对三个通道进行设定. 编辑完成后按 "确认"键返回并进入菜单选择状态. 在任何状态下按 "返回"键进入开机画面. 关于中位飘的问题,按照常理来说,应该把百分比调的尽量低,但是事实证明,我调节到-XX%的时候,车子自己做倒车运动,呵呵~调节到30%左右,中位突然不飘了。这个多少你自己找一下吧,估计都能调的来~~ 下一步就是放开一部分油门,然后继续调灵敏度,这两个设置反复调整,慢慢就设置好了,中位也不会再飘了,哈哈~~ 说明一下,锁上一部分油门,是为了更好的进行设置,如果不锁上油门,一样可以调好,只是锁上油门之后相当于先粗调,然后进行微调~调节的更准,也更容易掌握罢了,希望对存在和我一样问题的朋友得到一些帮助~ |
广告投放|联系我们|手机|投稿|Archiver|About us|Advertise|遥控迷模型网|RCFans ( 粤ICP备10210518号-1 )
版权所有 RCFans.com © 2003-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