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没有“真正”的“面接触”,面是个“物理统计”的概念……无数的“点”在二维空间就组成“面”,但是“点”和“点”之间不可能是“紧邻”的,就是不可能是“连续”的…… 同理,世界上也没有“致密”的或者说“真正”的一维的“线”和三维的“体”……因为只要你有足够小的“探针”或者显微手段,总能发现组成这些物质的基本粒子排布都是“离散”的,至少迄今为止是这样的……所以LS的说法完全同意…… 上面全是理论,让我们回到现实——是不是宏观统计上的“面接触”比“点接触”或者“线接触”对于功率传输型的插头要更好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题外话: LS一席话一下激起了我对大学时代曾经反复思考的问题的再次思考…… 其实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明”的世界之中……物质世界究竟是什么,我们到目前还不得而知……表面上,质子、中子和电子这些粒子组成“宏观物质世界”,“连续”、“平坦”、“光滑”这些字眼是宏观物质世界的特有名词,一旦进入微观世界,你会发现“离散”、“崎岖”和“粗糙”才是真理……任何宏观物体在极其微观的“观察者”看来都是死寂一般巨大而浩淼的空间中“极其低速”运动(因为物体微小,它们的时间尺度也大不一样,我们过1秒,也许相当于它们过1万年)的小碎颗粒……真的是件可怕的事情……而全然没有我们的“宏观”感受…… 【其实我们身边实在有太多的东西没法搞清楚……我穷尽大学5年时光思考,到现仍未停止,如今已近13载有余,可还是只能望洋兴叹,难怪大学后期,不少同系的才俊同学甚至于看破现代科学体系(因为永远无法真正的弄清楚),而弃文从“武”,开始修炼XX功……】 质子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在空间运动形成包围原子核的“电子云”,同时形成一个“空间”,这个空间之大,与电子本身的体积相比实在是一个不成比例的量级……大致的成比例的打比方:乒乓球大小的电子,绕着大它自身1836倍的质子和中子们组成的核心(也就是原子核,如果电子是乒乓球,原子核也就能比喻成几个篮球大小吧……)运动,形成了地球体积大小的“电子云”,而这个“电子云”的体积,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完整的原子的体积……!!!是的,中间都是“空”的,但是真的“空”么?不是的……现代物理认为中间有实实在在的物质存在——场…… 想象地球这么大的“宏观物体”,闹了半天就是由一个乒乓球大小的“小丸子”运动形成的,中间有多么的“空”和不连续……这是我们在宏观世界无法接受的…… 可是如果把质子、中子和电子比喻成地球,其实它们也是更小的“乒乓球”组成的……事情更“不靠谱儿”了吧……可是事实如此…… 靠,如此一来我要唱歌谣了(也许是最朴素的中国传统的时空观):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和尚在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和尚在讲故事……………… 题外话说完,再回到正题,电的巨大能量在宏观的RC“金属闭合电路”中是依靠什么高速移动和传输的?有人可能说是电子运动,这也是通常意义上“宏观”的对“电流”的理解,其实电子的高速物理位移本身所能传递的能量真的太小了,能量是靠电路中自由电子形成的“电场”所具有的“势能”传递的,而不是靠“电子宏观位移运动”携带和传递能量,电子在电路中运动至多只是个现象,而不是本质,“场”的本质是蕴含和传递能量…… 以上的如果太难理解,可以试想一个最简单的“反例”,对于高频交流电路,电容=导线,如何理解?电容可是两边“断路”的……根本不能形成“宏观闭合回路”,更谈不上什么“接触”……也就没有任何粒子能“跨过”电容进行能量的传递(除非击穿),而能量却行走自如……为何?因为“场”这种看不到摸不到的物质才是是传递能量的“罪魁祸首”…… 所以,接触不接触的,其实不是本质,本质是如何能有效的利用场进行能量传递,而对于直流电路,必须的是拥有一个闭合的和在“宏观”上尽量“连续的”、“大面积”的接触才好…… 一时勾起大学时代的回忆,有些激动,所以说的乱七八糟的,也难免有荒谬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 本帖最后由 DYGM 于 2008-8-29 10:52 AM 编辑 ] |
你中学时代参加过XXX物理竞赛之类的活动么?我猜你一定也思考过中子星(把你刚才那个[中间都是“空”的]展开去联想就是了)、脉冲星、黑洞、空间弯曲......天上方七日,地上几千年......地心铁核哪里来、月球是捕获的还是甩出去的.......之类的问题。 ........貌似人真的可以分成某种类别,连成长轨迹都类似,连思考的东西都接近。只是成年后为世俗“成就”而本波,少了些少年时的疯狂求知和遐想。 [ 本帖最后由 Himalaya 于 2008-8-29 11:26 PM 编辑 ] |
广告投放|联系我们|手机|投稿|Archiver|About us|Advertise|遥控迷模型网|RCFans ( 粤ICP备10210518号-1 )
版权所有 RCFans.com © 2003-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