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入门RC,知道的很少,但是自己对防倾的想法、使用却和LZ差得很远,也说出来给大家多指正吧 车子避振是为了减轻颠簸对车子的冲击,但是在车转向时,重心转向外侧,越柔软的避振越会增加车的滚动,防倾绝对不是摆设,它就是为了减少这种滚动才使用的,左右轮同时受到颠簸挤压时,防倾杆不起任何作用(摩擦除外),车侧倾单侧轮受挤压时就会扭动防倾杆,于是越硬的防倾杆就会回馈越大的反扭以尽量保持车不侧倾,从而给车子获得更多的抓地力。 所以越是平整的场地,就可以使用越硬的避振,以减少过弯时车子的滚动。 越是连续左右弯多的场地,就可以使用越硬防倾杆,以保持车子高速下的灵活和稳定。 |
「车子避振是为了减轻颠簸对车子的冲击,但是在车转向时,重心转向外侧,越柔软的避振越会增加车的滚动...」 车子的滚动力矩是由滚动中心与车子的重心决定,避震机的作用是调节这个滚动所带来的重力转移,关于滚动中心,可看看这个:http://img.rcfans.com/rc2/viewthread.php?tid=150920&extra=page%3D1%26amp%3Bfilter%3Ddigest 「防倾绝对不是摆设,它就是为了减少这种滚动才使用的,左右轮同时受到颠簸挤压时,防倾杆不起任何作用(摩擦除外),车侧倾单侧轮受挤压时就会扭动防倾杆,于是越硬的防倾杆就会回馈越大的反扭以尽量保持车不侧倾,从而给车子获得更多的抓地力。...」 车子的滚动产生重力转移,增加外侧轮胎下压力,从而增加抓着力。而防倾杆的作用既减少车子倾侧,从何给车子获得更多的抓地力?使用防倾杆只会令该轮轴的抓着力更平均分配于左右轮胎而已,事实上,在弯中时,部分重力会因为用上防倾杆而转移到另外一个轮轴,令用上防倾杆轮轴一方抓着力降低。 「所以越是平整的场地,就可以使用越硬的避振,以减少过弯时车子的滚动。越是连续左右弯多的场地,就可以使用越硬防倾杆,以保持车子高速下的灵活和稳定。」 灵活和稳定基本上是对立的,用上防倾杆会增加车子回旋半径,灵活是说不上的,更何况是灵活和稳定一网打尽,似乎把防倾杆神话化了。 |
谢谢LZ的热心指正,但是自己还是有几个问题在理解上与LZ有歧义: 1、我不知道相对专业的说法里,车子的侧倾和滚动是不是一回是,这真的要请教了,我想说的是越柔软的避振越会增加车的侧倾,这点不知LZ是否认同? 2、防倾杆的作用只是减少车子侧倾,我认为,重力转移后,增加在外侧轮胎下压力是固定的,应该只与车速、车重和半径有关,与有无防倾杆(我觉得甚至是有无避振)是没有联系的,这点不知LZ是否认同?因为防倾杆的使用减少了侧倾,轮胎就能以更好的角度结合地面,从而给车子获得更多的抓地力 3、你把车避振卸下,在装有防倾杆的情况下单独压左轮,右轮因防倾杆联动是与左轮同样运动的,装上避振情况也一样,单独压下左轮,它等于会同时受到左右两边避振的反弹,也就是说,使用防倾杆,车无论往纳边转,都会相当于加硬外侧,放软内侧的效果,达到防倾的目的,怎么会“部分重力会因为用上防倾杆而转移到另外一个轮轴,令用上防倾杆轮轴一方抓着力降低”呢? 4、我只同意车子的灵活和稳定在“配置一样”的情况下是对立的。 5、同车、同速度、在车子不甩尾的下,车装有防倾杆回旋半径会减小,也许没防倾杆的车子更容易甩尾过弯,所以LZ会觉得“用上防倾杆会增加车子回旋半径”吧 又说了很多也许很外行的话,再次等待指正 |
1)滚动是因,倾侧是果。滚动中心和车子重心的力矩是在因的层次上产生滚动,避震机的软硬是在果的层次去调节倾侧(滚动的后果)。 2)假设其他条件不变,轮胎的抓着力是和加诸轮胎上的重量/压力成正比的,使用防倾杆和没有使用防倾杆对重力转移是有影响的,前者会减少重力转移,减少加诸外侧轮胎的压力,结果自然是抓着力的同比降低。还有就是轮胎能否以更好的角度结合地面是由camber(静态和动态)来决定,并不是由防倾杆来决定,基础的理论不要混淆了。 3)正常情况下,在弯心时,车架滚动的力矩所带来的重力转移会加诸外侧车轮,将车身压至最低(就该速度而言),但安装了防倾杆的话,防倾杆的介入会把部分下压力转至内侧车轮,减低了倾侧的同时亦令车子以较高的高度(相对於安装防倾杆前)到达弯心,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安装防倾杆(或防倾杆相对较软)一方的轮轴在弯心的高度相对较低,将会得到更多的重力转移(装有防倾杆或相对较硬一方的部分重力透过车架传到没有防倾杆或相对较软一方),令该轮轴下压力增加,从而得到更多抓着力。 4)? 5)这个就留给大家试验吧,把防倾杆加在前轴所增加的回旋半径尤为明显。 [ 本帖最后由 anordinaryman 于 2008-6-23 04:36 PM 编辑 ] |
广告投放|联系我们|手机|投稿|Archiver|About us|Advertise|遥控迷模型网|RCFans ( 粤ICP备10210518号-1 )
版权所有 RCFans.com © 2003-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