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小弟是香港小型遙控車飄移會幹事,我不懂打簡體中文,講見諒。 我們的群組對各品牌一直持中立態度,由京商AWD,MINI Q在地毯上玩到現在在硬地場玩Atomic DRZ。一直有不斷研究各種設定,嘗試,改殼等等… 首先希望在此跟大家交流近來很紅的Atomic DRZ的一些嘗試及心得,歡迎大家一起和平討論交流,我們也想聽多點中國玩家的意見,一起進步成長。 DRZ我們主要是在硬地膠板上飄移,至於地毯的分享,我們暫時未有數據。現階段我們幾位幹事分別測試了以下項目。 組裝: 首要大家一定要花點耐心和時間,我們都經歷過很多次裝裝拆拆的過程,沒有試過一步到位。 大家要注意裝組的時候,不要用死力扭鑼絲,在鑼絲洞內點些小油(什麼油都可以),給他一點潤滑和降溫,因為車子小,結構也比較複雜了一些,記得溫柔一點。比起以前京商是多了一些位置需要動動手功的,大家希望車子好跑是必須調車的,所以大家準備好800度,1000度和2000度沙就比較萬無一失。 以下幾張圖是必須動手功的項目 另外差速器部份也需要摩一下 |
另外,軚尺也會有過長的情況,我們左右兩邊各剪短了2mm左右。 搖臂: 4組搖臂必須要順,可以自行下降,前搖臂如果有卡死情況,請把白色介子摩薄一點,不斷嘗試直到順滑為止。 後搖臂比較卡的會是後下搖臂跟柸放枝銀色pin的洞。我們會用跟盒的小鑽咀摩它直到順滑為止。 裝組部份我們大致上分享的是這些。 |
本帖最后由 Peanutsking 于 18-6-12 23:52 编辑 另外軚尺的部份有過長,我們在左右兩邊各剪短了2mm. 裝組部份補充; 4組搖臂一定要順暢,如往上抬不能夠地心吸力自行下降到下止點,這搖臂就處於過緊狀態。 前搖臂出現這問題通常在於調效caster的白色小介子,如果裝3隻有虛位,大家要摩薄小小第4隻再裝,這步驟比較花時間,但大家要有耐心。 後搖臂出現這問題,通常在下搖臂跟輪柸過緊,要摩一下輪柸,但記得只摩一邊以免兩邊都摩,左右輪不平衡。 前軚尺大家第一時間是調鬆,順滑。但我們發現在DRZ這剛好相反。因為推杆在上面,過順過鬆會導致軚尺向車頭車尾前後搖擺。所以我們建議軚尺夾緊些小是沒問題的,減少前後擺動最緊要。在軚尺下的那個扣,上鑼絲的口是橢圓型的,推向車頭方向可以夾緊軚尺。 設定(持續更新) 避震: 我們在硬地上用上前最硬彈弓,尾原裝或最軟彈弓。 裝上避震板前用最外洞,尾用最內第二或三洞。 墊片多少視乎你用避震板那一個洞,但我們常見的問題是大部份新手把車放平彈弓是沒有離托盤的,但一拉高就離托了,所以大家安墊片必須要車子離地彈弓都不能離托盤。 阻力油,我們測試範圍比較廣,5000到30000都試過,越大度數反應越慢,復身越慢。我們幾位幹事都用不一樣的,所以沒有一個基準,要配合自己開車手法去試。如大家是大油門的玩家,操控轉向沒那麼敏感,建議用大度數另車子反應變慢。 齒輪差速/珠差: 我們在差速的4粒小齒輪上滴了一小點(1,2mm)的5000度。我們有新手落了很多油,基本上變了直軸似的,這樣車尾走上來太快,因DRZ天性車尾已經走上來很快,如果再配合直軸效應,實在很難控制。而且要洗走過多的油是非常困難的。 珠差基本上已經有OP件賣,但如果手上有以前的AMZ珠差,其實也可以用,但記得波箱內的左右軸承要用薄的。安了珠差的幹事表示,比起齒輪差速是穩了一點點。車尾上來沒那麼突然。 馬達: 試過幾款 Atomic 3500kv,車子好像不夠力,跟頭D換完引擎後被封印了似的。 PN 3500kv,跟Atomic 3500kv差不多感覺,但明顯扭力大些小。 Atomic 5500kv,車子變正常了,但線性好像不太合適飄移。 GLA 5250kv,車子變正常了,線性也比較好。 Swave 5000kv,感覺比用3500kv好些小,但比其他5000kv的比較就有種有心無力感覺。 XRX 7000kv,暫時我們覺得這個最合適,它是強磁馬達,帶動起後,線性還可以,扭力超大。 9000kv或以上,我們不建議用,因為用在飄車,線性實在難以掌握。 齒比: 原裝齒比在3500kv馬達的情況下是可以的。 如用上5000kv馬達,可以考慮換馬達齒22齒。高轉速另輪胎空轉的線性更易掌握。 如用上7000kv馬達,可以考慮換馬達齒23齒,大減換39齒。高轉速另輪胎空轉的線性更易掌握。 電調: 原裝Atomic電調已經非常足夠,但大家記得要對電調中位。 Swave有感,線性比Atomic好,更省電,有turbo調效,但除了裝上7000kv馬達才感受到turbo外,5000kv的馬達turbo感覺很弱。 Team power有感,有turbo,,未做測試 陀螺儀: 電子器材,我們建議放在二樓板呈一直線。 大家可以試試安放陀螺儀的位置,前,中,後都會有不同效果,大家要自己找出自己的配置啦。 Atomic原裝,其實非常好用,體積大了一點。 XRX陀螺儀,體積比較小,跟Atomic的一樣好用,但我們人手測試後覺得它的反應是比較柔的,好像反應沒原裝的快。 用那個看你喜歡啦。 另外我們強烈建議用3通道去調陀螺儀介入的大小,陀螺儀上的扭頭來調補償角度大小。 另外陀螺儀介入值越高,前輪會越抖,一般會用50至60左右。還有一點,我們在遙控上用aux1(轉扭那粒制),扭向H或U陀螺儀介入速度比較快,扭向L或D陀螺儀介入速度比較慢。H/U/L/D視乎你用那一種遙控 輪胎: 我見有網友教大家用沙紙摩胎,但大家記得飄移是要滑,車子過甩是油門問題,不是輪胎問題。我本身也迷思了很久,用過闊胎,試過摩胎。但最後也用回窄胎,我的車子是94MM原裝的,可能90MM需要用闊胎也說不定。但大家記得先調油門,再調輪胎,最後才調車身設定,一步步來。 遙控: 一般新手不懂飄移要慢和滑的道理,都調到車子反應很快。這因為遙控器上的設定都很快,線性設定都是給競速車的。 所以我們會在油門curve,轉向curve設負數,另操控性強一點。 還有後驅飄移是要一直補油門的,我們也會幫新手在遙控上的油門trim向前調一些(當然靜止時不能自動向前走),給車子起動後有一點點自動補油的幫助。 |
配重: 方法和位置各式各樣,大家要找出那一種對自己開車手法作配合。 前;在車舌上加5g,在車殼頭蓋底加5g,作用是另頭胎重一點,增加轉向回饋感覺。 中;在車殼底中間加5-10g,作用是另車身重心偏高,如果覺得車子第一下反應甩入彎不夠橫,可以試試。但我們都已經沒有加在這個位置了。 中;在底盤電池上加Atomic的10.5g配重,我們建議大家加。這作用對車子行走的穩定性提高了不小。 後;在尾波箱上搖臂中間加5-10g,車殼底尾箱部份加10-20g,如果大家覺得後輪抓著力不夠,可以試試,這樣車尾走上來的第一下反應會變慢和柔和。 加配重最好加了一個位置先試試,感受一下,再去加另一個位置。不然加了太多,感覺不出來加在那裡配合自己。 用膠輪框或合金輪框也有微妙變化啊! Toe: 對於新上手的朋友,我們建議前用大toe out即輪胎靜止時已經向外(好像左右兩邊向自己方向輕微轉彎似的)。但大家要動動手功,把推杆的波頭尾剪短1至2mm,才可調效toe out,否則把推杆扭到最短也不能有toe out的效果。 尾用原廠設定就可。 這樣設定在直路上,車子可以行直,不會左甩右甩。當技術穩定後可以嘗試慢慢縮小toe out,但我們暫時未有幹事把toe調效到0。 Camber: 前輪camber盡量調效至大負數,這也對於甩尾的時候另前輪跟著比推前走。 後輪camber即視乎後輪胎的接地面積,大家可以放在平面上,仔細去看後輪接地面積來調後camber。接觸面越多即後輪越咬地。 Caster: 原裝說明書設定是暫時我們測試過最好的。 貼個視頻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Y1OTM1MzI2MA==.html |
广告投放|联系我们|手机|投稿|Archiver|About us|Advertise|遥控迷模型网|RCFans ( 粤ICP备10210518号-1 )
版权所有 RCFans.com © 2003-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