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EBWORKS 元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21-9-20 19:44:1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
本帖最后由 EBWORKS 于 21-9-24 09:46 编辑

本人利用课余时间粗略的翻译了这份教程,分两期分享给大家,上篇比较基础
这份教程主要是针对开放式四驱车架的,但原理都是通用的

上篇内容
设定基础(P1)
下止点(P2)
车高(P3)
前束角(P4)
后束角/动态后束角(P5)
转向行程对称调整(P6)
悬浮转向与转向比(P7)
外倾角(P8)

—————————————————————————
P1
设定概述:
专业的竞速车架需要精准严谨的设定来确保最佳的操控和性能表现,底盘设定与诸多因素有关,它们互相影响,相辅相成,比如在不同的赛道表面:RCP/地毯赛道,轮胎的选择、组合、个人的驾驶习惯等等都会影响到车架的设定

设定所改变的5个主要操控特性:
弯道:入弯,弯中(心),出弯
直路:开/关油门

记录你的设定:
记录你所测试或改变的设定,记录每一个设定点的数据,一个好的设定记录要把单天赛道的状态描述加入进去,设定记录不仅可以帮助你让车架达到最好的性能表现,它还是当你遇到操控问题的时的非常有用的参考/指南
—————————————————————————
P2
下止点:
通过调整摇臂的下止点螺丝来进行下止点的调整

前下止点的影响:
高下止点:增加加速时的车头上扬,减少高速弯的转向,增加低速弯的转向
低下止点:减少加速时的车头上扬,增加高速弯的转向,减少低速弯的转向

后下止点的影响:
高下止点:增加减速时的车尾上扬,增加低速弯的转向
低下止点:减少减速时的车尾上扬,入弯更加稳定

建议下止点调整数据:
地毯:前2.3mm,后2.5mm
RCP:前1.7mm,后1.8mm
—————————————————————————
P3
车高:
车高对抓地力,重心和悬挂几何都有影响

车高的影响:
低:增加整体抓地力,降低重心和底盘滚动
高:减少整体抓地力,提高重心,增加底盘滚动
车高和下止点要一起进行调整

建议车高:
地毯:前后2.0mm
RCP:前后1.5mm
—————————————————————————
P4
前束角:
分为TOE OUT和TOE IN,TOE OUT即外八,TOE IN即内八

调整前束角的影响:
增加(TOE IN):减少入弯反应,转向变得不稳定,更难走直线
减少(TOE OUT):增加入弯反应,转向更稳定,更容易走直线

建议前束角角度:-1.5 Toe out
—————————————————————————
P5
后束角与动态束角
后束角只建议TOE IN

后束角的影响:
增加(TOE IN):增加给收/放油门时的操控稳定性,增加入弯,出弯和直路稳定性,增加车尾稳定性,增加转向不足
减少(TOE IN):减少整体稳定性,减少车尾稳定性,更难跑直线,增加转向过度

动态束角:部分车架有动态束角的设计,当后悬下压时,后束角会随着后悬挂下压而增大(一般最大有3度的变化),以增加稳定性
—————————————————————————
P6
转向行程对称调整:
底盘的左右转向行程必须完全一致,利用调车板进行调整(这个很简单,就不多解释了)
—————————————————————————
P7
悬浮转向和转向比:
悬浮转向系统可以避免因为底盘扭动/车辆过障碍而引起的不必要的转向干涉,通过调整舵机高度/舵机臂长度来改变转向比

转向比的改变影响:
低转向比:更柔和的转向反应和迟钝的转向感受
高转向比:更硬朗的转向反应和更敏感的转向感受
—————————————————————————
P8
外倾角:
总体来说,平路车的外倾角一般都为负倾角,越大的负外倾角将提供更多的侧向牵引力

建议外倾角:
地毯赛道:前-1.5,后-1
RCP:前-1,后-0.5

EBWORKS 元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21-9-20 19:47:1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
排版有些问题,下篇改正
张大雨 论坛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21-9-20 20:56:0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EBWORKS 元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21-9-21 10:23:4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
EBWORKS 元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21-9-22 14:02:3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在理解上篇的内容后,将进入下篇的学习
个人感觉这部分内容挺难的,东西也多,时间有限就容我挤一下牙膏好了

下篇内容:
1.避震
2.底盘刚性
3.轮距和传动齿(针对皮带车)
4.珠差
5.滚动中心
6.重心转移和重量分配
7.底盘扭动
8.有感动力
—————————–———————————————
P1
避震:
避震的设定点主要针对“阻尼”,“弹簧选择”和“避震安装方式”三点来进行

阻尼:
调整避震阻尼能够控制避震压缩/回弹的速度,前、后避震油的粘(浓)度也将影响底盘在转弯或者加/减速时重心转移的速度

前避震阻尼:
较稀的避震油:减少转向反应,减少入弯时的转向,增加出弯和加油时的转向
较浓的避震油:增加转向反应,增加入弯时的转向,减少出弯和加油时的转向

后避震阻尼:
较稀的避震油:增加转向反应,减少收油时的抓地力,增加出弯和加油时的后轮抓地力
较浓的避震油:减少转向反应,增加收油时的抓地力,减少出弯和加油时的后轮抓地力

弹簧:
避震弹簧的刚度将影响避震回弹的速度以及底盘向地面转移重量的多少,调整避震弹簧的刚度需要更换不同硬度的弹簧来实现

硬簧:
适合高抓或者超高抓的场地,车子的响应会更加迅速,换向更快,底盘滚动减少
弹簧越硬的一侧反应越快
低速弯会损失一小部分转向
适合急弯和复合弯道较多的场地
前硬簧:减少弯心和出弯的转向,增加收油时的转向
后硬簧:增加弯心和出弯的转向,减少牵引力

软簧:
适合低抓或者中等抓地力的场地
将感受到更高的抓地力和牵引力
适合长弯,高速弯偏多的大赛道
前软簧:增加弯心和出弯的转向,如果弹簧太软会导致转向不足
后软簧:增加弯心和出弯的转向,增加给油时的转向

避震摆放:
不同的避震摆放方式将在避震压缩时提供更多/少的杠杆效应以及行程

偏倾斜摆放:
更柔和的弹簧张力和弹簧阻尼
弹簧会逐渐变硬
提供更多的侧向抓地力

偏竖直摆放:
更硬朗的弹簧张力和弹簧阻尼
更直接的换向和操控感受
更少的侧向抓地力
civicwong 终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21-9-22 15:56:3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这本设定说明书,出自一位来自香港的蚊车界前辈“谭老师”Tallent Tam,以下附件是多年前他的另一篇,关于MR-03设定的文章






EBWORKS 元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21-9-22 15:59:4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civicwong 发表于 2021-09-22 15:56
这本设定说明书,出自一位来自香港的蚊车界前辈“谭老师”Tallent Tam,以下附件是多年前他的另一篇,关于MR-03设定的文章

这个好!如果您有标准的译文能分享便再好不过了,我这个权且当抛砖引玉了
EBWORKS 元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21-9-24 09:43:5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不定期更新:

底盘刚性:
底盘刚性是较为初级,但很高效调节底盘扭动的设定点,拆/装二楼板,改变投影柱/二楼板/臂码/底板的材质都会改变底盘刚性,需要针对不同的赛道进行调整,一般来说高抓场地需要较高的刚性,低抓则反之


轮距
轮距会影响牵引力和转向反应,一般通过改变轮毂的OFFSET进行设置,京商车架可以通过宽窄阵切换来改变轮距

改变前轮距的影响:
宽:减少转向和抓地力,减少转向反应
窄:增加转向和抓地力,增加转向反应

改变前轮距的影响:
宽:增加入弯时的抓地力,增加给油时的转向
窄:减少出弯时的抓地力,减少给油的转向
艰苦时代1 终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21-9-24 11:50:3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渭南
好帖   学习了      
EBWORKS 元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21-9-25 10:09:4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
传动轮(这个主要是针对皮带车的,轴车是否适用我不清楚)
轻质的传动轮可以获得更快的加速,油门反应也更加灵敏,但扭力会略有不足(应该和汽车引擎换轻质飞轮一个道理)

珠差
珠差是非常重要的传动组件,几乎所有的竞速车都会标配珠差,珠差的设定相对复杂,主要从珠差的松紧,珠差的摆放位置上入手

珠差的处理方法这里就不多赘述了,论坛里有很多前辈写了详细的教程,这里主要说一下珠差调整的影响

前珠差
更紧:减少入弯的转向(车子入弯会变推),如果在出弯时加速,转向会增加
更松:增加入弯的转向(车子入弯会变推),如果在出弯时加速,转向会减少

后珠差
更紧:减少入弯的转向(车子入弯会变推),如果在出弯时加速,转向会增加
更松:增加入弯的转向(车子入弯会变推),如果在出弯时加速,转向会减少

珠差摆放位置:(皮带车专属)
部分车架会做让珠差的中心点偏移的设计进而影响皮带的松紧以适应不同的赛道,一般会有高低两个选项
中心偏低:
前:减少给油时的转向,减少向前的牵引力
后:减少给油时的转向,增加向后的牵引力
中心偏高:
前:增加给油时的转向,增加向前的牵引力
后:增加给油时的转向,减少向后的牵引力

滚动中心部分的内容比较艰涩,很难翻译,有时间整理好再慢慢发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广告投放|联系我们|手机|投稿|Archiver|About us|Advertise|遥控迷模型网|RCFans ( 粤ICP备10210518号-1 )

版权所有 RCFans.com © 2003-20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