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精彩视频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载]四驱跑法

查看: 4845|回复: 15| [复制链接]

liucong1985 论坛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05-5-13 12:43: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漳州
唉,我似懂非懂,好丢脸阿!
ROBINSON 高级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05-5-16 23:39: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中山
Ha!!! who can tell me who's Micheal?????



   
以下是引用maya150203在2005-5-11 17:14:20的发言:
文字简体化/语言编辑: michael
原文章由apsubmarine3撰写发表于: www.rcmodel.com.hk 香港模型网论坛


上个星期,有些朋友由头单向转了开头硬差速之后(开差速油比较浓的前齿轮差速),就算在多弯的情况下都发现圈速比用头单向慢了。他们都对这个现象有些不明白:难道不是头差速比较适合多弯的路面吗?不明所以之下,又把自己的VONERR转回从前用的头单向。 
使用头差速,不是只换了个差速零件,及改回原来的1:1齿数比,便是完事。其实,要车走得快,还要改变设定及开法才可以把全四驱的优点完全发挥出来。 
在开法上方面,用惯常的头单向开法在四驱上,是非常错误。结果,便以为是头差不好。全四驱的特性是要用刹车,可以用很强的刹车。因比便可以一路加油直至弯前才收油、刹车、加油、入弯、全速出弯。但惯常的头差速开法是预早收油,及要维持速度入弯,过了Apex,然后加速出弯。因此,可见两种开法是完全两回事! 
如果用全四驱,而只手不改(可能过不到自已的心理因素),预早收油,入弯。但头差速是要加着油入弯,在弯中,因车比较稳定,可以加速出弯。但惯常的头差开法,因车架非常不稳定,车过了Apex才给油。如果以这种开法去开四驱,一定慢。所以,应该要好好练习这两种不同的开法,这样才可以把不同设定的车及配合场地发挥最好的出来。如果习惯了开头单来说,要适应全四驱的开法,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单是说要迟收油,在心理上便已经很难做到,常常会以为车会飞出界。还要说什么’在弯中加住速’?根本是天方夜谈。要改开头单的习惯手法恐怕要用上几个月的时间。 
在设定上方面,全四驱要刹车,因此对刹车的要求很高。如果效率不高,在弯前,由高速转低速时刹不停车,便不可能尽量利用重刹车的效果。所以,用了全四驱之后,刹车系统一定要好有效率。否则,NTC3都不会这么样去推销它那个太空材料做的刹车。还有,因四驱在弯前要落重刹车,因此架车在刹车后常常处于起步的阶段。因此四驱要在整体速度上要赢头差,架车在加速上方面一定要很(非常、极)快及后轮不打滑。因此,离合上的一档一定要用比较小的齿。不可以像头单向要用无敌大钢齿,因头单是用中速过弯,车辆不会时时处于起步的阶段。调教四驱,一定要以加速及刹车来做首要条件,不然的说话,便会输了整整速度。记不记得Barry Baker的加速是何等的厉害? 
要好好练习,成功了之后便转换一下。一时用尾直轴、头单开下少弯高速场(香港的ACO场) ,一时用头尾差、全四驱开下多弯场(PYC或KT) ,这样便可以把自已的技术整体地提升。
[upload=jpg]picture/onroad/200551117122238855.jpg[/upload]
我在”四驱跑法I”中说明了刹车的重要性,因此可见把车转回四驱之后,在调教刹车系统上方面要下点功力。但惯常开头单的车手是很少会对刹车系统的调教有深刻的了解。 
    在葵青杯,我很留意Barry Baker的NTC3在直路尾的表现。发现他的NTC3,用刹车由极高速转至极低入弯速度,只需要大约两个车位左右的距离,但其它同组的车手,要七、八个车位之前已经要收油!这是个惊人的发现。别忘记,那天是跑球场地,不是行高抓着力的场地如ACO/KT等。做到有这么大的制动能力及完全不打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用全四驱重刹车,可以做到Barry Baker这个效果,便可以以整体圈速取胜。每个弯赢你几个迟收油的车位,就算在直路输头单向车半秒,在弯有这样的表现就连本带利拿回来了。因一个场跑直路只是几秒,但弯路足足有十几秒的时间。 
    但是,是否死夹刹车片便可?答案是:要是就这么简单就发达了。如果你看到我的文章说到这里,便立刻落重刹车死锁四条呔,以为便可以做到两、三个车位便可以刹停车,那就出大事咯。你的车随时会甩尾撞坏。撞坏了车之后,千万别说我在网上” compose story”(编故事) 。要做到用重刹车又不会甩尾这个效果,是要其它设定去配合。 
    真车的刹车系统设计,是不会用前后刹车50%:50%的比率。如果前后的制动比率是相同,一旦重刹车便会有甩尾的现象。因为当减速时,重量会集中在车头,前轮的抓着力便会大幅度被提升,相反,后轮的抓着力会因重量向前移而减少。但制动的力量是前后轮一样,因此,后轮便会比前轮更快被死锁。后轮便会突然失去抓着力而甩尾。所以真车的设计是前刹多,后刹少:如用上前后刹车系统60%:40%的比率,便是这个道理。但是在模型车上,因比赛规则及设计上的限制,头差速车的前后刹车系统的比率便一定是50%:50%,或者是45%:55%。45%:55%是因为,由刹车系统到后轮只有单带,但头轮至尾刹车系统是要经过两条带。因此,刹车对尾轮比前轮直接。只有NTC3及其它用传动轴的车,才可以做到50%:50%。 
    因此,当你死夹刹车系统的时候,车不甩尾几乎不可能!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前后刹车系统比率,但可以改变前后的相对抓着力或改变重心移前的比率。调教的目的,是要前轮比后轮先死锁,从而使车可以在极短的距离内稳定地停下来。 
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做到以上调教的要求,如改变前弹弓的软硬度,前避震油的硬度,前后轮呔的软硬度,前后车架的高度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改变在制动时的前后轮抓着力。从而做到前轮比后轮先死锁。但从经验上,我并不喜欢用以上的调教方法,因为这些方法会大幅度影响其它的设定。如用上硬前轮之后,便很影响车子在弯的表现。为免要做很多调教去将就,我会比较喜欢用加大前轮Camber来达至在减速时,减少头胎抓着力及减少尾camber来增加抓着力。减少头camber可以用大caster来补回过弯时camber不足的问题。用少后camber,可以用少尾downstop去更正使用正camber行使的现象。而且,在外场就算没有零件,都可以作出调教。 
    为什么相对地加大头camber及减少尾camber会做到稳定减速的效果。试想下,如果尾是用 -4 degree camber,头camber 0 degree,一旦刹车,因前轮的接触面及重量比较多,而尾部在这两方面都很少,因此,车尾便很容易死锁,一死锁便甩尾。相反地,如果尾是0 degree,头是-4 degree,刹车的时候,因头胎接触面少,虽然有大量重量向前移,但头胎并不能产生大抓着力,前轮便会死锁,但后轮接触面大,虽然重量减少了,抓着力保持着不会被死锁,因此便不会甩尾。 
    总括来说,四驱车要适当地调教前后制动比率,便可以用重刹车而不会掉头,做到在极短距离下减速。减速的能力越好,便可以越迟收油,整体圈速便可以大幅提升。我们开四驱车,在设定上要尽量表现四驱车的优点,那样便可以把自已的技术充份发挥出来。

如果车是相同的行头差或单向,用上直轴或带作驱动对于在车子设定方面是否有影响?这个问题,可能不是很多车手知道其中的分别。仔细分析,两者的分别是主要源自动力及制动力的分配。 
    用轴的特性是刚硬,不容易被扭曲。当转化引擎动力或制动力的时候,可以平均地把动力,(而且用上1:1的前后转数比),作前后50%:50%的分布。亦即是说,每个轮呔都是有25%的动力或制动力.
    用带的特性是软,当动力或制动力来得突然的时候会容易被拉长或甚至跳带,头带的反应会有延时。当转化引擎动力或制动的时候,由引擎或刹车至尾轮祇是有一条带,但去前轮要经过两条带,加上头及侧带会被动力或制动力拉长或跳带。因此,后轮便会有较大及直接的动力或制动力。前后可能是40%:60%的分布。亦即是每个前轮是有20%,而每个后轮则有30%的动力或制动力。 
    有了这个基本认识之后,便可以对车子行走形态作出分析。我以加速来作解释: 
    直轴车在过弯加速时,因动力可以平均地分布在每一个轮呔上,因此前轮便很容易会甩,产生slip angle。Slip Angle简单来说,即是前轮指向大过车辆过弯的角度(推头)。前轮甩是因为,前轮要做转向及加速的两个同时动作。这两个动作加起上来,轮呔的抓着力要很高才可以应付。加上前轮比较窄及加速时,重心会大量向后移。前轮没有足够的抓着力,因此便会出现甩的现象。而后轮比较阔,加上加速时重心后移压住条后轮,但每条后轮祇有25%的动力,后轮会被压在地面而不会甩尾。轴车出弯的时候,是同时四条轮胎前拉后推架车出弯。因此,基本上会比较容易有推头现象。推头的车会比较容易开,亦可以在滑的场地加大油而不会甩尾。因此,如果适当地利用推头的特性,车出弯可以好狠地加油。Barry Baker的NTC3就是这样,可以推着车出弯,在滑滑的球场狠狠地加油,都不会担心甩尾。 
    在带车方面,因带可以被拉长及变形,因此动力不是平均分布。在过弯加速时,因前轮分到的动力比较少及比后轮慢反应,虽然重心向后移及要应付转向,前轮比较上不容易打滑,前轮抓着力高过轴车的前轮。后轮动力较多及虽然用上阔呔,抓着力会相对用得更多。带车有点像后驱车,是用后轮推着车出弯。在出弯时,大致上是会有轻微oversteer或neutral steer的情况。因此,加油的时候要小心一点,以免加油过大造成后轮打滑,有甩尾现象。 
    了解带和轴的特性之后,便可以用设定去更正及利用以上与生俱来的特点。如带车要用上稳定车尾的设定,而轴车要减少出弯推头等。(完)
Rovered 超级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05-5-16 14:40: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厦门
好文章
但我底子差,
看不透,
更不知道怎么去用
发表于 05-5-17 10:43: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好~
SuVincent 论坛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05-5-17 11:27: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刚换上头单,星期天试一下差别有多大:)
尼欧 超级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05-5-18 22:21: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以下是引用ROBINSON在2005-5-16 23:39:25的发言:
Ha!!! who can tell me who's Micheal?????



     [quote]以下是引用maya150203在2005-5-11 17:14:20的发言:
文字简体化/语言编辑: michael
 原文章由apsubmarine3撰写发表于: www.rcmodel.com.hk 香港模型网论坛

 
 上个星期,有些朋友由头单向转了开头硬差速之后(开差速油比较浓的前齿轮差速),就算在多弯的情况下都发现圈速比用头单向慢了。他们都对这个现象有些不明白:难道不是头差速比较适合多弯的路面吗?不明所以之下,又把自己的VONERR转回从前用的头单向。 
 使用头差速,不是只换了个差速零件,及改回原来的1:1齿数比,便是完事。其实,要车走得快,还要改变设定及开法才可以把全四驱的优点完全发挥出来。 
 在开法上方面,用惯常的头单向开法在四驱上,是非常错误。结果,便以为是头差不好。全四驱的特性是要用刹车,可以用很强的刹车。因比便可以一路加油直至弯前才收油、刹车、加油、入弯、全速出弯。但惯常的头差速开法是预早收油,及要维持速度入弯,过了Apex,然后加速出弯。因此,可见两种开法是完全两回事! 
 如果用全四驱,而只手不改(可能过不到自已的心理因素),预早收油,入弯。但头差速是要加着油入弯,在弯中,因车比较稳定,可以加速出弯。但惯常的头差开法,因车架非常不稳定,车过了Apex才给油。如果以这种开法去开四驱,一定慢。所以,应该要好好练习这两种不同的开法,这样才可以把不同设定的车及配合场地发挥最好的出来。如果习惯了开头单来说,要适应全四驱的开法,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单是说要迟收油,在心理上便已经很难做到,常常会以为车会飞出界。还要说什么’在弯中加住速’?根本是天方夜谈。要改开头单的习惯手法恐怕要用上几个月的时间。 
 在设定上方面,全四驱要刹车,因此对刹车的要求很高。如果效率不高,在弯前,由高速转低速时刹不停车,便不可能尽量利用重刹车的效果。所以,用了全四驱之后,刹车系统一定要好有效率。否则,NTC3都不会这么样去推销它那个太空材料做的刹车。还有,因四驱在弯前要落重刹车,因此架车在刹车后常常处于起步的阶段。因此四驱要在整体速度上要赢头差,架车在加速上方面一定要很(非常、极)快及后轮不打滑。因此,离合上的一档一定要用比较小的齿。不可以像头单向要用无敌大钢齿,因头单是用中速过弯,车辆不会时时处于起步的阶段。调教四驱,一定要以加速及刹车来做首要条件,不然的说话,便会输了整整速度。记不记得Barry Baker的加速是何等的厉害? 
 要好好练习,成功了之后便转换一下。一时用尾直轴、头单开下少弯高速场(香港的ACO场) ,一时用头尾差、全四驱开下多弯场(PYC或KT) ,这样便可以把自已的技术整体地提升。
 [upload=jpg]picture/onroad/200551117122238855.jpg[/upload]
 我在”四驱跑法I”中说明了刹车的重要性,因此可见把车转回四驱之后,在调教刹车系统上方面要下点功力。但惯常开头单的车手是很少会对刹车系统的调教有深刻的了解。 
     在葵青杯,我很留意Barry Baker的NTC3在直路尾的表现。发现他的NTC3,用刹车由极高速转至极低入弯速度,只需要大约两个车位左右的距离,但其它同组的车手,要七、八个车位之前已经要收油!这是个惊人的发现。别忘记,那天是跑球场地,不是行高抓着力的场地如ACO/KT等。做到有这么大的制动能力及完全不打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用全四驱重刹车,可以做到Barry Baker这个效果,便可以以整体圈速取胜。每个弯赢你几个迟收油的车位,就算在直路输头单向车半秒,在弯有这样的表现就连本带利拿回来了。因一个场跑直路只是几秒,但弯路足足有十几秒的时间。 
     但是,是否死夹刹车片便可?答案是:要是就这么简单就发达了。如果你看到我的文章说到这里,便立刻落重刹车死锁四条呔,以为便可以做到两、三个车位便可以刹停车,那就出大事咯。你的车随时会甩尾撞坏。撞坏了车之后,千万别说我在网上” compose story”(编故事) 。要做到用重刹车又不会甩尾这个效果,是要其它设定去配合。 
     真车的刹车系统设计,是不会用前后刹车50%:50%的比率。如果前后的制动比率是相同,一旦重刹车便会有甩尾的现象。因为当减速时,重量会集中在车头,前轮的抓着力便会大幅度被提升,相反,后轮的抓着力会因重量向前移而减少。但制动的力量是前后轮一样,因此,后轮便会比前轮更快被死锁。后轮便会突然失去抓着力而甩尾。所以真车的设计是前刹多,后刹少:如用上前后刹车系统60%:40%的比率,便是这个道理。但是在模型车上,因比赛规则及设计上的限制,头差速车的前后刹车系统的比率便一定是50%:50%,或者是45%:55%。45%:55%是因为,由刹车系统到后轮只有单带,但头轮至尾刹车系统是要经过两条带。因此,刹车对尾轮比前轮直接。只有NTC3及其它用传动轴的车,才可以做到50%:50%。 
     因此,当你死夹刹车系统的时候,车不甩尾几乎不可能!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前后刹车系统比率,但可以改变前后的相对抓着力或改变重心移前的比率。调教的目的,是要前轮比后轮先死锁,从而使车可以在极短的距离内稳定地停下来。 
 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做到以上调教的要求,如改变前弹弓的软硬度,前避震油的硬度,前后轮呔的软硬度,前后车架的高度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改变在制动时的前后轮抓着力。从而做到前轮比后轮先死锁。但从经验上,我并不喜欢用以上的调教方法,因为这些方法会大幅度影响其它的设定。如用上硬前轮之后,便很影响车子在弯的表现。为免要做很多调教去将就,我会比较喜欢用加大前轮Camber来达至在减速时,减少头胎抓着力及减少尾camber来增加抓着力。减少头camber可以用大caster来补回过弯时camber不足的问题。用少后camber,可以用少尾downstop去更正使用正camber行使的现象。而且,在外场就算没有零件,都可以作出调教。 
     为什么相对地加大头camber及减少尾camber会做到稳定减速的效果。试想下,如果尾是用 -4 degree camber,头camber 0 degree,一旦刹车,因前轮的接触面及重量比较多,而尾部在这两方面都很少,因此,车尾便很容易死锁,一死锁便甩尾。相反地,如果尾是0 degree,头是-4 degree,刹车的时候,因头胎接触面少,虽然有大量重量向前移,但头胎并不能产生大抓着力,前轮便会死锁,但后轮接触面大,虽然重量减少了,抓着力保持着不会被死锁,因此便不会甩尾。 
     总括来说,四驱车要适当地调教前后制动比率,便可以用重刹车而不会掉头,做到在极短距离下减速。减速的能力越好,便可以越迟收油,整体圈速便可以大幅提升。我们开四驱车,在设定上要尽量表现四驱车的优点,那样便可以把自已的技术充份发挥出来。

 如果车是相同的行头差或单向,用上直轴或带作驱动对于在车子设定方面是否有影响?这个问题,可能不是很多车手知道其中的分别。仔细分析,两者的分别是主要源自动力及制动力的分配。 
     用轴的特性是刚硬,不容易被扭曲。当转化引擎动力或制动力的时候,可以平均地把动力,(而且用上1:1的前后转数比),作前后50%:50%的分布。亦即是说,每个轮呔都是有25%的动力或制动力.
     用带的特性是软,当动力或制动力来得突然的时候会容易被拉长或甚至跳带,头带的反应会有延时。当转化引擎动力或制动的时候,由引擎或刹车至尾轮祇是有一条带,但去前轮要经过两条带,加上头及侧带会被动力或制动力拉长或跳带。因此,后轮便会有较大及直接的动力或制动力。前后可能是40%:60%的分布。亦即是每个前轮是有20%,而每个后轮则有30%的动力或制动力。 
     有了这个基本认识之后,便可以对车子行走形态作出分析。我以加速来作解释: 
     直轴车在过弯加速时,因动力可以平均地分布在每一个轮呔上,因此前轮便很容易会甩,产生slip angle。Slip Angle简单来说,即是前轮指向大过车辆过弯的角度(推头)。前轮甩是因为,前轮要做转向及加速的两个同时动作。这两个动作加起上来,轮呔的抓着力要很高才可以应付。加上前轮比较窄及加速时,重心会大量向后移。前轮没有足够的抓着力,因此便会出现甩的现象。而后轮比较阔,加上加速时重心后移压住条后轮,但每条后轮祇有25%的动力,后轮会被压在地面而不会甩尾。轴车出弯的时候,是同时四条轮胎前拉后推架车出弯。因此,基本上会比较容易有推头现象。推头的车会比较容易开,亦可以在滑的场地加大油而不会甩尾。因此,如果适当地利用推头的特性,车出弯可以好狠地加油。Barry Baker的NTC3就是这样,可以推着车出弯,在滑滑的球场狠狠地加油,都不会担心甩尾。 
     在带车方面,因带可以被拉长及变形,因此动力不是平均分布。在过弯加速时,因前轮分到的动力比较少及比后轮慢反应,虽然重心向后移及要应付转向,前轮比较上不容易打滑,前轮抓着力高过轴车的前轮。后轮动力较多及虽然用上阔呔,抓着力会相对用得更多。带车有点像后驱车,是用后轮推着车出弯。在出弯时,大致上是会有轻微oversteer或neutral steer的情况。因此,加油的时候要小心一点,以免加油过大造成后轮打滑,有甩尾现象。 
     了解带和轴的特性之后,便可以用设定去更正及利用以上与生俱来的特点。如带车要用上稳定车尾的设定,而轴车要减少出弯推头等。(完)

[/quote]
RC100的坛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广告投放|联系我们|手机|投稿|Archiver|About us|Advertise|遥控迷模型网|RCFans ( 粤ICP备10210518号-1 )

版权所有 RCFans.com © 2003-20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