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titian 发表于 13-3-7 17:23:29

针对涵道的进排气道、拍气道

针对涵道的进排气道,在此附上简图以说明进气导管需要多大才合适。 正确的进气道可以从a图中看出,b图说明了空气在进气道壁内的乱流是如何阻碍空气的输入的,足够的进气量才能使导管风扇正常运转。用于进气道的内径应等于涵道唇口面积,进气口面积至少是涵道面积的90%以上。而且,排气道直径应等于涵道直径。排气道的内壁应尽量光滑。



我们来讨论下涵道风扇系统的气动特性,涵道风扇是将风扇置于环形涵道内所构成的推力或升力装置.其结构紧凑,气动噪声低,使用安全性好,且在同样功耗下较之相同直径的孤立风扇会产生更大的拉力,因此涵道风扇是一种高效、安全和安静推进装置,但涵道风扇的气动特性比较复杂,这主要来自涵道和风扇的相互影响:由于风扇的吸流作用,在涵道的唇口处产生绕流,使涵道产生拉力,并且由于唇口的作用,风扇桨叶处的气流速度会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风扇的拉力;由于涵道壁的阻碍,风扇桨尖处绕流减轻,从而降低了风扇的桨尖损失.
在讨论之前,我们先了解下涵道风扇系统的推力有哪几部分组成:
T涵道风扇系统拉力=Tr (涵道中风扇的拉力)+Td (涵道的拉力)
Tr 涵道风扇拉力指涵道风扇高速旋转将气流高速喷出获得的拉力
Td 涵道拉力指气流高速流过涵道唇口后产生一个低压区,由此涵道获得的拉力。(如果这点想不明白,你可以吧唇口想成机翼,唇口产生的涵道拉力与机翼产生的省力其空气动力学是一样的)
Td涵道拉力很少有人去关注,这就是我一直对魔友说必须要安装唇口的原因。
现今的涵道气动模型主要由滑流理论,叶素理论和涡流模型三个方面总结涵道风扇的分析计算模型,直到现在,涵道风扇还缺乏一个统一、准确、全面的计算模型.现有的分析模型还不能完整、准确的概括涵道风扇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气动特性.只有较好的处理了涵道和风扇的相互作用,模型才能变的完整而精确.用OAV 的方法在初步设计时能够给出符合要求的计算结果,对初步设计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湖南潘浪 发表于 13-3-7 20:47:35

沙发,我是路过进来看看!

philips4440449 发表于 13-3-16 14:15:24

谢谢分享技术经验

泽邻 发表于 13-3-25 20:35:52

专业挽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针对涵道的进排气道、拍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