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RCFans|遥控迷 返回首页

crusaderlyf的个人空间 https://rcfans.com/?1057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始终难以舍弃:kyosho lazer zx PART III 重组篇(完结篇)

已有 449 次阅读10-7-26 18:30 |

      在找到的一些资料中指出,初版zx和zx-r MK1之间,做了改动就多达二十多处。首先从外观图片上比较,车壳由初代zx的宽扁日式风格进化到zxr的相对流线型,车壳边缘线条更柔和,有了明显的欧美风格,当然尾翼也有变化。轮毂由1.9寸镂空式升级至2.2寸碟形轮毂,胎皮zx-r采用的是经典的W-5631和W-5641,就是为了适合竞技场的变化而作的改动。避震架由原来的金属改成更轻的FRP,前避震虽然看起来时一样的,但是编号由W-5000改为长度更长的W-5001,算是对应了避震架高度的延伸做的改变。


      看完外部的变化,接着看内部构造的改变。底盘仍是由强度不错的FRP材料制成,同期kyosho的车底盘都标配是此为底盘材料,碳纤底盘则为更高端的选择升级件LAW-3,单底盘价格为10000日元,其碳纤的密度比一般的碳纤底盘更高,所以拿在手中,感觉比较高档。当然zx同期有非常多的厂家为其生产配件,底盘和各种部件都有,价格也比较实惠。
 
      重组部分开始,第一步,主传动部分,这里先简单描述一下

      初代zx具有一个在kyosho其他电车上没出现的3 diff三差速设计,到了zx-r则变回了类似optima mid的摩擦限滑,到了MK2又将限滑小簧片替换成弹簧。

到了zx-rr,kyosho舍弃了专用的大齿和摩擦片设计,改成了普通大齿也可以用的大齿盘。(由于没有zx-rr限滑实图,借用说明图)。

 

 
零件组成
1、专用大齿,初代为差速大齿,zx-r为带有摩擦片卡位的大齿。两个齿轮都为100T的,外观上从孔一个是圆形一个是方形区分。
 

2、限滑盘,初代限滑盘连着珠差摩擦片,zx-r则是限滑盘直接和红色摩擦片接触,zx-r的限滑盘有基米螺丝锁定孔。

3、皮带轮、中单驱动轴和前后波箱是通用的,zx的前波箱设计有个问题,由于差速采用正面取出方式,避震架由侧面固定在前波箱盖上,分两边上下一共四粒螺丝,上面短螺丝将避震架固定于前波箱盖,下面两粒长螺丝穿过前波箱盖并将前后波箱结合在一起。这样在跳台或者受力比较大的情况下,仅靠两粒螺丝结合前后波箱就显得捉衿见肘,因此经常损坏前波箱盖。

 

 
4、电机座,原装kyosho电机座是一款铝合金,当然毫无美感可言,散热效果是差强人意。考虑到左右重量平衡的问题,zx和zx-r都有一块垫片将电机往底盘边缘移后约3mm。kyosho原厂有OP件的加强电机座,副厂如GPM才出过OP电机座,都是增强厚度并用CNC切削增大面积加强散热,有意思的是两款的散热鳍方向刚好是相反的。图中中间的是原厂OP电机座,右边的为GPM的。

 
      首先开始主传动的差速部分
      初代zx用齿差,结构比较简单,将金属伞齿按位置摆好,这时你会发现差速内是没有垫圈、oring的,因此只能加些固态的润滑油,四颗螺丝固定,就这么简单。驱动杯沿用optima的可拆装结构,上轴承,加垫片,基米锁定差速杯,搞定,如法炮制两个。

 
      装初代齿差对懒人是一种幸福,那么追求速度和细致的人来说,kyosho的珠差才是真正的精髓。kyosho珠差在当时是kyosho option house开发出来的,主体结构对optima 和ultima都是通用的。两边差速杯因形状原因,都称之为子弹差速。先是差速大齿,挡边是需要自行粘合的,这样方便了生产中工序的控制。

      差速的组成部件比较多,注意边上两颗差速杯,还真像子弹的形状。

      首先将珠差螺丝上好碗型垫片,注意方向对应。


      装好压力轴承,记得上黑色耐磨油,除了多出垫片,和现在一般差速无二。

      上好滚珠,上珠差油,放好压片。

      这样,整体的结构形成,差速杯的轴承是先预装上去的,装上后要取下来要先拆珠差,真是奇怪的想法。

      拧上差速螺丝,完成,别忘了同样是一式两份。

 

 
      需要注意的是,在zx-rr上,滚珠差速做了改变,差速螺丝不再固定在差速杯上,而是现代的弹簧加螺母这样的固定方式。
 
      后波箱部分是全车的重点,这里会比较详细的说明。前面提到zx初代设计的是在现代电越中不太用到的3差速的设计,及中限滑部分也使用了差速限滑设计。到了1990年以后摩擦限滑的设计已经大量应用于赛场上,而且简单有效,还能减轻重量,于是1993年推出的zx-r开始全面转向摩擦压片式限滑。在这里不是比较到底哪种设计效率更高,就是用效果来说,摩擦限滑确实更方便,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滚珠差速限滑感觉更新奇更吸引人。
 
      摩擦限滑差速组件和珠差限滑组件的图,比较一下,除了滚珠,压力轴承,摩擦片以外,结构都是很相似的。

下面就以摩擦限滑为例组装:

      主轴穿过一个皮带轮,然后从主波箱的一面穿过摩擦盘,注意安装一颗8x14的轴承。

 

      短皮带和后差速如图例装上,再盖上波箱盖上半部分,将皮带齿这部分固定下来,差速旁边有一颗压带轮,盖好波箱盖下半部分。

 
      安装另一颗皮带轮和长皮带.

 

      将波箱盖最小这部分装上压带轮,这一步要注意


       垫片、另一颗8x14轴承,中单驱动轴依次装上,螺丝固定,基本完成。

 
      反面部分,zx-r的摩擦片和大齿有啮合的缺口,很容易装上。

 
      虽然说zx和zx-r相似程度高,但是有很多细节是不尽相同的,如图下的电机固定座,宽一点的是初代和zx-r的,短的则是改进的zx-r mk2和zx-rr的,将重心更往后移。

 

      zx初代OP电机座、zx-r mk2、及珠差限滑的图例比较。

 

      上侧面护板,zx-r mk2的侧面护板和初代及zx-r都不同,跨度稍大。

 

      底盘可以进行一些先行安装步骤,如舵机座、电池压板和中部支撑部件,可以看出电池的位置从zx到zx-r是如何变化的(碳纤底盘是zx,黑色是zx-r底盘)。

 

      将后波箱连接的避震架座装好,然后就可以固定到底盘上了。

 

      这里有比较特别的一步,也是kyosho异于其他厂商的前差速安装设计,首先是将长皮带穿过前波箱后盖,将差速放上。

 

      前波箱盖要先装上压带轮,然后用两颗螺丝固定好避震架。如图方向将波箱盖合紧,标注的两粒螺丝用于固定前后波箱。从侧面图可以看出,整个波箱用了四粒螺丝,上面两粒只用于固定避震架在前波箱盖,前后波箱则只靠下面两粒螺丝固定,虽然是kyosho设计的特色,但我认为这对于大跳坡或者受力冲击来说,波箱的损坏是在所难免的,我认为这就是所谓的设计缺陷。

 

      这一步以后,就到了zx和zx-r最大区别部分,皮带防尘装置的安装了。由于皮带防尘一直是只针对玩家的实用贴心设计,像90年代初kyosho、schumacher都一直坚持这样的设计,但是竞技场不需要如此冗余的东西,因此,在yokomo大刀阔斧的设计带动下,kyosho和schumacher也终于将皮带防尘这一概念抛于脑后,在zx-r上取消了皮带防尘装置,专心赛场去了。

      皮带防尘其实是很简单的一组部件,由三块较软的塑料构成,组合起来的模样。

 

      首先将中间的构件固定到后波箱相应的位置,注意两个定位孔,完成后要上一个螺丝来固定。

 

      两片盖子从上下两边盖严,固定孔用螺丝固定,从结构上看,初代zx防尘装置心思巧妙,充分考虑到广大娱乐玩家的需求。

      安装到初代底盘上的整体效果图,由于这一特殊结构,故初代的二楼板设计成两块分体结构。

 

      而zx-r则简单得多,皮带直接从中间穿过去。

 

      zx-r的尾翼座先固定在后避震架上再安装,其整体形态如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而zx的尾翼架则固定在后波箱靠后的位置,如图箭头所示。

 

      kyosho lazer转向结构和以前optima mid相比并无太多改进。转向齿式的啮合结构,可以适当调整啮合的角度,当然按说明里用90度。一块金属铝片连接,就这么简单,当然也是追求极致的碳纤OP件。

 

      zx初代配备的万向及金属转向杯,到了zx-r,替换成塑料转向杯。

 

      zx和zx-r的A臂是一样的。

 

      后HUB的固定位置不同,图片的后HUB右边是zx初代所用,到了zx-r增加了左边的附件,上面是塑料的,下面是FRP的OP件,以及完成图。

 

      将C座和后HUB分别装好,第一张是zx,第二张是zx-r,安装A臂是要注意添加垫片,减少虚位,臂码直接固定在波箱上。

 

      在安装拉杆的时候要注意,连结避震架这边的球头和螺丝规格都是特殊的2.6mm,规格的缩小使得调节的孔位特别多,可以进行很细致的调整,不过由于螺丝和球头的特殊性找配件就不这么容易了。

 

      拉杆连结前C座的位置初代靠外,拉杆头有个很大的弧度来避开中间的固定螺丝,zx-r则转移到中间,zx的C座设计异于optima系列,跨度显得比较深。

 

      前bumper稍微宽一些,也有人将其修裁至比较精致的形状来配合车子。

      舵机保护组件,和tamiya的结构基本一样,多了个像弹簧的外圈。

 

       最后,zx-r的二楼板从皮带中穿过,固定好。避震方面,zx-rr配备了ultimate press shock,这里OP的紫色顶盖后视觉效果升级,后部为红色顶盖,至此全车完成。zx初代则是装备了金色避震。

       此次共组成整车四台,车壳尚有欠缺,但零件还剩下一台车子有余。

      总结:感谢kyosho为我们带来了一款用心设计的好车,虽然年代离我们有那么一点久远,令许多玩家没有办法体会到在那个年代充满想象的设计和优越的性能。从zx到zx-r mk1、mk2、rr一路走来,每一个版本kyosho都针对细节做了大量的修正,不断打造趋向完美之车。与之当年的竞争对手yokomo、schumacher相比,kyosho没有奢华的配置和平易近人的价格,虽然车上塑料部件比较多,但是从零件的开模到加工,都透露着一丝不苟的严谨。像A臂、C座、HUB这样的塑料配件,质量非常的好,相信当年装过kyosho车款的玩家都会有很深的体会,即使到了今天,也很难找到相当的工艺。遗憾的是zx-rr、zx-s、zx-s evo等名车没有出现在这次的重组中,相信通过这次介绍,大家对于lazer zx这个传奇系列有进一步的了解,此文仅为抛砖引玉之序,以飨众望。


 

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广告投放|联系我们|手机|投稿|Archiver|About us|Advertise|遥控迷模型网|RCFans ( 粤ICP备10210518号-1 )

版权所有 RCFans.com © 2003-2016

返回顶部